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978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