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9297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