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观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4105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