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三:三年级语文上册1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并能使用简单的修辞手法,注重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3.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联系生活导入,引出交际话题。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想过怎么解决吗?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交际的话题就是“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遭遇问题,想方设法。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出示课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课件二、三)

  2.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3.组内提出问题,作好记录。

  4.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改进方案。

  5.推选发言人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提醒注意:说的:交流时说话通顺、连贯。口齿清楚,大方自然。听的: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课件四)

  四、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

  五、总结收获,提出希望:

  希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事事处处留意生活中的问题,做一 个善于动脑的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出示学生 熟悉的童话。)(课件五)

  2.在童话故事里一块石头可以让人听懂动物的话;一朵七色花可 以实现孩子的任何愿望……世间万物在童话的世界里都有了人类的善与恶。

  3.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 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有有趣的内容;童话故事中善恶分明。

  4.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是创编童话故事。

  二、明确目标,指导写作。

  1.方法指导:

  A.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确定题目。(提醒:主人公不能过多,题目要简洁。)

  B.“故事”要注意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C.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D.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其性格特点。(课件六)

  2.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三、组内交流展示,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四、评价。

  五、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课件七)

  2.自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3.同桌互读,正音。

  4.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5.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6.选择其中一组反义词造句。(将一对反义词置于一个句子中。)

  二、读读背背

  1.出示课件“读读背背”。(课件八)

  2.自读,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八字成语。

  3.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词义。(课件九)

  5.集体读、背。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三、连连认认

  1.出示课件,读一读,组组词。

  2.连一连,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订正。

  4.认读生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5.扩词练习

  四、成语故事。

  1.自由地小声读读“刻舟求剑”。

  2.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3.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4.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

  五、总结。

  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习作:编写童话

  日积月累:八字成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938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