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二》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读10个和姓氏有关的多音字,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字在用作姓氏时的正确读音。

  2.会认7个字,认读有关读书、思考、学习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丰富积累。

  3.正确抄写、背诵关于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读书、学习的方法。

  4.学写便条,明确便条的格式、内容、形式、作用,正确地书写便条。

  5.大胆清楚地表达、展示自己的爱好。

  6.能就“我喜欢……”这个话题练习写作。

  7.搜集名言警句,制作小书签,丰富学生语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学会找联系、找方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读书学习的方法。

  2.学习便条的写法,引导学生按正确格式书写便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大胆、清楚地展示自己的爱好,就“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在某一方面说具体。认真倾听,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作出回应,发表自己的看法。

  4.习作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乐于表达,写真话、表真情。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来试试”的前三题、”探究与发现”)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结束了,我们又来到了语文乐园(二)。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智慧爷爷家去做客。(cAI课件:智慧老爷爷家)

  二、读一读

  1.师:智慧爷爷家里真热闹,瞧,有好多小朋友在等我们,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

  (cAI课件:很高兴认识你们,猜一猜我们姓什么?)

  出示:

  区仇单任谢

  查燕华盖应

  2.学生根据音节自由认读10个姓氏。

  3.指名认读。其他同学听一听他读准确了吗?

  4.师:智慧爷爷请来的这10个小朋友,他们的姓有什么共同之处?(这10十字都是和姓氏有关的多音字)

  师:这lo个字在作姓氏时怎样读,我们一定要记清楚,不然就会闹笑话的。

  5.同座位互相读一读。

  6.你还知道哪些和姓氏有关的多音字?

  三、认一认,读一读

  1.师:认识了这么多小朋友,真让我们高兴呀。我们一起去参观智慧老爷爷的藏书阁吧。

  CAI课件:藏书阁的大门,上面书写着八个词语:

  学海无涯尺有所短

  学而不厌寸有所长

  博览群书切磋琢磨

  手不释卷豁然开朗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指名分组认读词语,读正确。

  3.你能找找这些词语间的联系,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些词语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苦中有乐,所以,我们要学而不厌。

  4同座位配合读词语如:学悔无涯——学而不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齐读词语。

  课件智慧爷爷的话:你们真棒,真是一群聪慧的孩子!

  四、写一写,背一背

  1.课件:藏书阁的大门打开,小朋友们参观智慧爷爷的藏书。参观完智慧爷爷的藏书阁,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一说)

  2.听,智慧爷爷送给大家三则名言,看谁能读好这些句子。点击出示三则名言: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孙洙)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朱熹)

  3.学生白读自悟,感受句子的内容。

  4.这三则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实际说一说。

  5.比一比看准背得快!学生背诵名句,同座位互背互查。

  6.抄写名句,把字写正确美观,注意行款整齐。

  7.作品展示。

  五、探究与发现

  课件:智慧爷爷的话:看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最会读书。点击出示例句。

  1.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本学期学过的成语还有哪些,出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里。边找边读出成语,比一比谁找得快,谁找的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内读、评、记。

  3.全班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成语说话吗。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到智慧爷爷家做客,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记住了不少词句,学到了好的读书方法,收获可真火呀!

  六、课外延伸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你搜集这样的句子,记载在你的收藏夹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75502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