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文回声的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巩固识字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找一段回声的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

  2. 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 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 初读课文,回答课前问题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 观看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3.) 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 学习二、三自然段。

  1.) 小声自由读。

  2.)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3.)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4.) 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5.) 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a. 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b. 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6.) (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呱 哩

  提问: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吗?

  (都是口字旁,都是拟声词,都是形声字 )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2.) 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圈 纹 碰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们吗? 再给它们找个朋友吧!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圈:卷入口就读圈,圈圈圈,圆圈,圈起来

  纹:绞丝旁加上文也读纹,纹纹纹,波纹,皱纹

  碰:要注意右边不是亚

  3.) 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4.) 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5.) 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6.) 读句“??河水??荡回来”

  7.) 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

  8.) 齐读这个自然段。

  9.) 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板书: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

  4.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 示青蛙妈妈的话:

  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3.) 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

  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

  4.) 引导学生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5.) 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

  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6.) 填空练习:

  1. 水的( )碰到( )又( )回来。

  2. 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回来。

  7.) 小结板书:明白

  8.) 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

  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

  5. 情景导学最后一段。

  四、 小结质疑。(略)

  1、 按板书小结。

  2、 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

  三、 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三:31课 回声 教学设计(有效教学)

  一、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依然要以多种方式“读”为主线,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让学生自己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对话交流,进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2、感受语言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第5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能根据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回声吗?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找出图文对应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2、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四)、检查初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

  (2)“倒影”是什么意思?(结合图的理解)

  (3)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成的圆形比作大月亮)

  (4)指导朗读描写美丽景色的第二句话,注意句间停顿。

  (5)齐读第一段。

  2、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学生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桥洞底下)提问:

  (1)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周围”指什么地

  方?“美丽的的景色”指什么?结合图(一),联系课文第一段说明。

  (2)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来,这时,它听到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齐读第二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

  小青蛙为什么很奇怪?它是怎么问妈妈的?

  (1)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话。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六)图文对照。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第四、五自然段,观察第二幅插图,思考:青蛙妈妈带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3、借助图(二)理解画出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四、五自然段。

  6、填空练习

  ⑴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来。

  ⑵ 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 ),也要()回来。 7、引导学生说一说:

  ⑴ 结合课文内容讲讲“荡”和“返”的意思。

  ⑵ 什么是“回声”?你曾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用自己的话说)

  (七)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1、指导读好句子末尾的助词,如:啊、吧、哩、啦等。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揭示学生注意小青蛙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读得稍慢些;再是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气读;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非常高兴,读的节奏要稍快些。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二)、识记生字字形

  1、读生字词卡片。

  2、分析、记忆字形。

  重点指导“游”和“影”。“游”:右边不是“攵”,“影”:的三撇写在右侧。

  (三)、指导正确书写

  (四)、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半圆的( )欢快地()

  美丽的( )高兴得( )

  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很好,能明白回声形成的原因。本文成功之处是我运用了多种读文方式,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青蛙妈妈的话,也就是回声形成的原因,对重点句子的指导很到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029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