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思品课让垃圾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材分析

思品课让垃圾回家教学设计

  本案例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关于保护环境延伸内容涉及的,该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环境(垃圾)谈起,寻找实际生活中关于垃圾的处理和解决的办法措施,以点带面,让让学生理解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

  二、学生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民族中学,学生多来自山大沟深、信息相对闭塞、经济落后的农牧民家庭。多数学生的文化环境、成长环境较其他地区都有差距,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外,课外辅助知识、社会知识及时事新闻等信息了解得不多,掌握得很少。但是也有许多学生有好动、好奇、好胜的个性特点,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欢表现自己,也乐意去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不喜欢简单枯燥、脱离实际生活的抽象理论说教。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种类)。

  2.了解垃圾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3.知道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垃圾。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

  四、教学准备

  为了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展示自我的平台。

  1.教师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骨头、废电池)等充当教具。

  2.让学生到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室等处收集环保知识和资料。

  3.让学生课前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搜集身边的环保问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更好)。

  五、教学流程

  1.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大量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大量制造着垃圾。屏幕上显示我国许多地方和当地的环境状况,并提出第一个问题:简述我们身边的垃圾(污染)现状?

  桑杰说:“白龙江边到处扔满了玻璃瓶,一次去河边玩扎西被碎玻璃扎伤了脚,一个星期都没法上课。”

  卓玛说:“一刮风塑料袋就漫天飞舞,有许多悬挂在树枝上,非常刺眼,而且还不容易腐烂,又不好取。”

  师:“同学们对生活中的污染问题观察得很仔细,找出的问题也很具体。需要人们去解决垃圾的污染问题。”

  屏幕显示第二题:对生活中的垃圾该如何分类?

  看到这道题,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道吉卓玛同学把手举得很高,我让她回答。道吉卓玛说:“像也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果皮、骨头可分到厨余垃圾类;像废电池、电板、废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属于有害垃圾;像废纸、塑料、玻璃、布料、金属物等可归类到可回收垃圾类;另外像砖瓦陶瓷、卫生巾、渣土等划分为综合垃圾类。” 师:“道吉卓玛同学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并细致地对垃圾做了科学、合理的分类。那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垃圾呢?”

  面对这个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班玛东主说:“厨余垃圾由于有机物和油脂含量高,可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既能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资源再生的目的。”

  丁子加措说:“不可回收垃圾用卫生填埋法减少垃圾,也可用焚烧的办法来发电和供暖。”

  ……

  2.课堂内容升华

  (1)师:通过对垃圾的科学分类和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破坏环境的行为。请问同学们,我们本地存在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次九草:我们当地有些人乱挖矿石,破坏植被,甚至蚀化矿石的硫酸坑不淹埋,下雨后有毒的化学原料冲到人畜饮用的河水里,直接损害大家的身体健康。

  扎西:白龙江边私人乱挖河道,乱挖沙土兴办沙场,导致水土流失,江水含沙量增加,使长江的水质也受到影响。

  ……

  (2)师:对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做环境保护义务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种草植树、爱护动物、给垃圾箱贴上分类标签、节约用水用电、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爱惜纸张等。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了解了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回收和处理,增强了每个同学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美化环境、节约资源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强化爱我家园,从我做起,提升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责任感。

  七、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实现“课堂上人人都开口、个个都参与”的目标。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敢于讨论,在具体的问题中能思考、能探索、能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3.在思想品德课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解放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870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