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说教材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孔子与老子》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儒家思想发生、发展的历程。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学习本课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内在联系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图片和《论语》、《道德经》摘录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通过主题活动的讨论,使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说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

  依据:孔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重要体现。

  突破: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走进孔子、解读孔子,把握其思想。

  2、难点

  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突破:通过当前社会的真实事例和形象的漫画,来加强和升华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

  二、说学情

  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正处于心理情感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影响的日益扩大以及儒家传统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往往又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传统文化接触较少,且意识形态的内容一般又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激起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三、说教学与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课我主要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围绕把握“传统文化内涵”这一主线,将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环节: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和自我告白。这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情境性教学和主题活动评价法。通过学生“自我探究”,领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内涵,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结合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方式,以“话──选──品”三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建构自己认识和情感,更为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而且营造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介绍)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

  讲授新课

  一、孔子学说

  1、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

  创设情境“孔子2559岁”:2500多年的历史风尘使孔子的面目变得复杂而神秘。由小组成员汇报孔子生平及在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人们对其认识评价情况,其小组成员配合汇报内容同时展示相应图片。

  (二)孔子思想

  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以《论语》为

  载体,结合简洁易懂的材料,讲授孔子的仁、礼、鬼神观及教育思想。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通过幻灯展示《论语》摘录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对话、情景体验加强直观感知。

  设问一: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方面?

  (学生发表自我感受,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在本目教学过程中,展示丰富的材料和图片,主要由学生分组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结论。有效把握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品读孔子

  (播放视频)

  设问二: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普通教师,仅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7天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乃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值得媒体关注和思考的奇迹。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论语》内容的精髓对当今社会的正面意义,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实现了有机结合,导行相互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思考: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泽被东西”

  二、老子学说

  1、走近老子

  (一)老子其人

  简要介绍

  (二)老子思想

  以漫画形式引导学生把握其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漫画,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强烈欲望,更好的把握老子抽象的思想内涵。

  2、品读老子

  教师引言:现代人处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心理需要按摩,我们讲《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现代人关注身体健康,就讲《老子谈饮食之道》;现代人渴望成功,就讲《老子谈成功之道》;现代人在竞争、职场、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困惑,就又连续讲了老子智慧的一系列的解读和运用。

  (出示《道德经》摘录材料)

  一件事情,一种东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设问三: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提示: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处,老子的主张有消极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思想升华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

  设计意图: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化书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拉近学生与高深文化内涵的距离。感受认识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课堂练习

  列表归纳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历史影响。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能结合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方式,以“话──选──品”三环节创设情境,展开教学,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让学生走进历史,建构自己认识和情感,更为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

  2、能准确把握高中生心里特征和思维特点,联系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现象,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拉近学生与高深文化内涵的距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0026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