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3篇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篇1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张艳梅将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分析例题之后,让学生做一道题,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灵活。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动能公式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动能定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动能定理,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此外,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意义学习。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课堂小结:

  4、巩固练习:教材例题

  5、作业设置: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

  3、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4、单位:焦耳(J)

二、动能定理

  1、定义

  2、表达式: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并确定各个力所做的功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说明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篇2

  尊敬的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说课,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工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也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理解,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下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因此本届内容在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建的一节,是重点的一节。

二、学生学情

  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

  (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

  (4)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

  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演绎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定理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四、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

  1、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的方式(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2、活动探究法(理论推理)

  3、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学法:观察思考、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出课题

  2、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

  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

  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

  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

  (一)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告诉我们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上一节我们那么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表达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得出了呢?

  出示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

  (二)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

  演示观察实验思考:

  (1)从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滚到底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谁得动能大?

  (2)从高度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哪个的动能大呢?

  (3)总结一些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为目的)

  结论:质量大,速度决定动能大小。

  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情境展示: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移动L,速度由V1增大到V2。

  提出问题:学生推导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综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导得出什么样的式子?

  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 它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和v

  (2) 这个过程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3) 它涵盖了我们前面探究得到的结论W∝V

  2.于是我们说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Ek

  (1)概念:

  (2)动能的标矢性:

  (3)动能的单位:

  (4)动能式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组织学生一起进一步分析例1的推导结果:提出问题:

  (1)等式左边W的意义

  (2)等式右边意义是什么?

  (3)此式的又表达了什么意思?

  (4)结论.上面关系表明:

  概念: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1)W为合力所做的功,公式右边代表着变化量

  (2)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

  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

  例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0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

  1、为什么动能定理能解决变力问题?

  2、建立动能和动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3、建立动能定理经历了那些过程?

  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

  目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认知过程、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9470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