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滕王阁序》说课稿(5)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滕王阁序》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五册文言文单元中的古代散文单元。通过高一和高二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三是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难点是学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借助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我的课堂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吸引学生,引起兴趣,我设置了如下的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四楼吗?

  古代文人墨士都有对这四大名楼有题诗,大家学过有关崔颢的《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有关滕王阁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子?它写的就是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相关背景介绍(关于作者、关于滕王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和文章体裁)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熟读课文 —— 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 将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四)理清作者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习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习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习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在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翻译的基础上,老师明确全文译文并对段落简要分析。

二、重点赏析第四五自然段时,设计如下导入

  情词并茂是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的根本原因。这篇散文抒发了王勃什么情感?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三、为了分析本文流露的情感,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讨论概括作者为什么 “逸兴遄飞”?

  4 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5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王勃为什么会有这诸多感慨的呢?学生通过学案和手中的资料更加了解王勃的身世生平及写作背景。 6 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7 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8 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课堂小结:“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那个才华横溢的王勃,那个壮志凌云的王勃,那个怀才不遇的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不知他的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不知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四、知识迁移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这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探究和整合能力的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写作特点分析:

  ①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

  ②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

  ③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二、名句警句品味

  1.让同学们找出本人喜欢的句子。

  2.重点分析部分有特点的句子。

  例: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增补: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要读出情感,如: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三、总结,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撑到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故国的语言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将来)

四、作业

  1、按要求背诵默写。

  ①后人常用来形容“怀才不遇”的名句是—————

  ②后人常用来表达坚持气节的名句是————

  ③相似于“亡羊补牢”义的名句是————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

  B:见秋水之浩淼 —————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名句的运用。训练仿写加强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依据,所有的方法实践、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文本,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设置了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说课稿】相关文章:

1.《滕王阁序》说课稿件

2.《滕王阁序》说课稿

3.滕王阁序说课稿

4.滕王阁序的说课稿

5.高二语文《滕王阁序》优秀说课稿

6.有关《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

7.滕王阁序

8.滕王阁序并诗教案

9.《滕王阁序》原文及争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9737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