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滕王阁序》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滕王阁序》说课稿2

  我说课的是题目《滕王阁序》,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看景不如听景”,因为自古以来的许多佳作所描写的画面的美已经超越了那些作者所观赏景色的美,像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滕王阁序》也同样是这样的一篇传世佳作。

  《滕王阁序》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在该单元中所选的课文还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庄子的《逍遥游》、李密的《陈情表》。这些课文都属于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字里行间充溢着激越充沛的思想感情。

  现在,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与代表作品,了解骈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典故的作用。领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还有能够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相应的教学难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课文朗诵,因为《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所以句式工整,平仄相对,比较适合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文体特征,加深学生对该课的印象和理解。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提问。主要是对文中比较容易回答的的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提高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自主学习兴趣。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这是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进行课堂分组探讨,互相交流想法。

  然后就是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为导入新课,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和课文总结四大板块。主要的课程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是情感激发,导入新课,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大名楼,即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在以前的课程中曾经学过,那是描写三大名楼中的岳阳楼和黄鹤楼的名篇佳作,由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学习一篇关于滕王阁的文章《滕王阁序》来认识一下滕王阁。

  接下来是对背景进行介绍,即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语句上的.骈偶和四六言,语音上平仄相对,用在词方面的用典和藻饰,还有对序这个文学体裁的简单介绍。

  第二板块是诵读品析,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是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然后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最后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滕王阁序共分为四部分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三板块是赏析重点段落,也就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刚才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大段,所以现在就对这四大段进行理解分析。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

  《滕王阁序》的第一部分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突出了那些特点?2、对人物的描写用了那些词,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个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和宴会,先写地势和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让学生在对这两段进行学习赏析的同时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写出来。主要抓住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即可。同时要对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进行鉴赏。并展开想象,扩展成百字的短文。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用大量的典故来进行叙事、抒情。所以这一段设置的问题是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第四版块是对课文进行总结,《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各自分组,一起探讨自己对王勃其人或者是对《滕王阁序》其文的看法。

  《滕王阁序》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简单明了,能够突出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各个段落的大义,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最后为大家念一首王勃的《滕王阁诗》作为结束语。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谢谢大家。

《滕王阁序》说课稿3

  说教材地位:

  滕王阁序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古代抒情散文。其中《归去来兮辞》淡泊恬静,《滕王阁序》典雅华美,《逍遥游》想象瑰丽,《陈情表》质朴自然。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堪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所以要通过诵读感悟,掌握方法,领略情趣,把握主旨等方面进行学习。

说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二的古代散文,已初步具备了赏析语言、品味意境、把握情感的能力。学了本单元第一课《归去来兮辞》后更是大体了解了古代抒情散文的风格特点和鉴赏方法,因此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展开。

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诵读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新课标建议散文教学应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腾王阁序佳句荟萃,王勃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正确理解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积极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说教学准备: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经典骈文,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理解困难,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充分必要的预习,读准字音、诵读把握准节奏、疏通文意,理解典故,;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说教学方法

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①诵读鉴赏——反复诵读,指导方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朗读,采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前后排分读、推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培养诵读感知能力。

  ②讨论探究——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分析感悟,总结规律。(课前分组,,课堂竞赛,课毕评价),让组与组之间为荣誉而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③点拨指导——展开联想,拓展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将按以下程序进行:

  认真审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把握情感—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拓展延伸——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教学过程:

  我的导入语这样设计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此导入环节运用滕王阁的对联,意在创设优美典雅的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第一环节:认真审读,整体感知

  教师从标题切入介绍序言的文体特点,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别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开篇整体介绍,结尾总结陈词,中间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让学生齐读首尾段归纳验证。完成第一环节。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序言的文体特点,去粗取精,快速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是2-6段)

  第二环节:理清脉络,把握情感

  教师配乐诵读2-6,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作答。

  提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此环节教师范读,以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大体感知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为下一步的赏析作铺垫)

  请自由诵读出情感的变化,几位同学展示一段,同学评价,老师指导诵读技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情感变化的原因。

  提问1.)作者为何高兴?学生自由作答

  提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时作者高兴不已。(2-3段美景)

  第三环节: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男女生分读2-3段赏析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小组研读交流展示) 方法提示:

  1.品味意象

  2.描述意境

  3.赏析手法

  4. 对比诗句

  (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此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大量的赏析实践后总结散文鉴赏的方法,)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色彩的浓淡对比,。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动一静

  3.渔舟唱晚......虚实相生

  教师引导思考:

  王勃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众多景物鲜活灵动,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 前后分排读鉴赏4-6段,

  提问:

  1.用原句来作答。教师引导归纳。

  (要求用原句,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紧扣文本,披文入情,不做无源之水的解读,归纳总结培养整合信息概括语段能力)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提问2.)联想情感类似的诗句?展示相关链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此课外连接环节意在让学生回顾旧知,同时开拓视野,加强积累,对文章作更丰富的解读。)

  提问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指导,让学生再诵读欣赏。

  教师作结: 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失望与希望兼有,痛苦与追求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板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第四环节: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要学会知人论世,正确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50字,一种修辞,交流展示,

  (学生感受品读文章后,内心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捕捉这些感受,诉诸笔端。此练笔环节意在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同时学习王勃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

  第五环节: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其他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和老师共同分析解答。

  完成五个教学环节后,评出优秀小组加以表扬。

  老师这样总结整节课:知己难遇,怀才不用。执著理想却遭遇挫折,面对人生困境,年轻的王勃没有逃避,没有沉沦,而是接受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他的斗志更加昂扬,他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些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布置作业: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哲理名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散文。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作业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思考人生、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9737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