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认识磁场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结论:磁体与磁体间、电流与磁体间、电流与电流间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所以电流具有磁效应。

  请同学们类比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得出结论:

  所有的与磁现象有关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定义: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能够传递在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3、磁场的(3分钟)

  通过演示实验1与演示实验3与指南针请同学们总结磁场的

  ****************************************

  利用PPT展示问题

  【问题】磁场的来源有哪些?

  ****************************************

  磁铁并不是磁场的唯一来源,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

  介绍:斯特金、阿尔法磁谱仪、1.5万吨白银磁铁。

  4、磁场的方向(4分钟)

  演示实验5: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时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请同学们注意小磁针两极的颜色) 演示实验6:磁传感器在磁场中不同位置的示数(请同学们注意磁传感器示数的正负) (针对以下实验现象提问)

  **************************************** 利用PPT展示问题

  【问题】 小磁针在磁场内不同位置时N极指向是否相同?

  【学生答】不相同

  【问题】磁传感器的示数有正有负,正负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正负表示方向

  【问题】请同学们类比电场方向的规定,试给磁场的方向做出规定。

  【学生答】将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定为当前位置处磁场的方向。

  实验现象:

  ①小磁针在磁场中不同位置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不同。

  ②磁传感器在磁场的不同位置示数有正有负。

  ****************************************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类比电场方向的确定

  结论:

  1、磁场有方向。

  2、通常将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N极)受力的方向作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图示磁场(20分钟)

  邀请同学们协助完成以下展示实验,并提醒同学们注意空间结构

  演示实验7:条形磁铁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8:U形磁铁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下面两个演示实验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电流方向,并注意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内部

  演示实验9:通电直导线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10:单匝线圈周围小磁针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11: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介绍哥伦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场) 针对实验现象提问

  ****************************************

  通过PPT展示问题:

  【问题】 通过以上几种磁场周围的小磁针分布情况,你认为磁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还是杂乱无章?

  【问题】小磁针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较密集?什么地方比较稀疏?

  【问题】我们实际在处理磁场问题时,不能总是靠小磁针来表述磁场,请同学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形象化地表述磁场,该用什么办法呢?

  【问题】既然同学们想到了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那么,磁场较强的地方和较弱的'地方,磁感线应具备什么特征呢?

  【问题】既然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一定规律,那么同学们所画的磁感线是否也应该表述出来这个规律呢?应如何表述呢?

  【问题】既然同学们提到画有方向的曲线,那方向应该如何表示磁场的方向呢?

  【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形成的曲线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断?

  【问题】请同学们观察磁感线在磁铁外部始于何处止于何处,内部呢?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规律,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你掌握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

  【问题】如何用右手定则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呢?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通电直导线磁场的判断方法,归纳出一种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

  实验现象:

  小磁针均按一定规律分布呈现线状。

  ****************************************

  请同学们回忆电场线的表述,并类比电场线设计如何表述磁场。

  磁感线: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的特点:

  磁感线的密疏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疏的地方较弱。 磁感线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断。

  磁场中的任何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到S极,磁体内部由S极到N极。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研究磁场而人为假想的曲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 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右手定则来判定。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及同学们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

  2、磁铁和电流均能产生磁场,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

  3、磁场具有方向性,规定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为该位置处的磁场方向。

  4、可以用磁感线来形象的表示磁场,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在磁铁外部始于N极止于S极,内部始于S极止于N极。

  5、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五、巩固检测(7分钟)

  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

  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银 B.铁 C.铝 D.锌

  2、图中箭头表示磁感应线的方向,则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应 (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3、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4、如图所示,直线表示电流的方向,曲线表示磁感线,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A处场强比B处大 B B处场强比A大  C 从上往下看,磁感线为顺时针方向

  D 从上往下看,磁感线为逆时针方向

  5、图中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六、学后反思,顺便进行物理学史教育

  奥斯特抓住偶然现象穷追不舍,最终发现电能生磁,小居里对新射线未做深入研究,将发现中子这一成就拱手让予查德威克。

  七、板书设计

  认 识 磁 场

  1、什么是磁性:

  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磁性最强的地方称为磁极。

  2、磁场的定义

  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能够传递在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3、磁场的来源

  磁铁和电流均能产生磁场。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

  4、磁场的方向

  通常将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N极)受力的方向作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图示磁场

  ①磁感线: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②磁感线的密疏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疏的地方较弱。 ③磁感线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断。  篇二:关于认识磁场说课稿

  一、说考点

  几种常见的磁场是高考出相关大题的基础,基础不牢固,大题便难解,常见题型 如:永磁体磁场中判断受力情况,通电导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等都是高中阶段必学内容,可谓是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5.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6.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运用安培定则)、类比的方法加深对本节基础知识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

  1.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正确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三、说教法

  1、 讲述法:首先通过讲述进入磁感线的定义,进而对磁体以及电流磁场的讲解。

  2、 实验法:通过铁屑实验演示各种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眼见为实,记忆犹新。

  3、 讨论法:让学生对各种演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讨论磁感线的特点。

四、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首先在课前必须预习书上的基本知识,因书上的知识不全面,所以这只是 本节课学生的最基本了解,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要提出疑问,为什么磁场分布如此,大胆提出演示,让自己得知真相,达到心中无顾虑。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抓住课堂效率,便是学好的第一步。

【关于认识磁场说课稿】相关文章:

1.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关于认识角的说课稿

3.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4.关于认识角说课稿

5.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6.关于《认识分数》的说课稿

7.初中物理磁场说课稿

8.《认识比》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2888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