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鸿门宴》说课稿设计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学设想

  《鸿门宴》长期以来都是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课文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性格分析上。然而人物性格的分析既不能超越课文,放到整个《项羽本纪》中去分析,也不能简单的贴标签。既是《鸿门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就要从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项羽、刘邦二人对待对手、部下、内奸、内应的态度去分析,同时要提醒同学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要注意从散落的细节中去进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

二、学生情况

  高一(8)班是我校的平行班,学生的基础在同龄人中属于中等水平。通过入校以来近一个月的引导,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借助资料和课下注释,学生大多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梳理故事情节,穿插字词、句式教学

  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4、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生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你介绍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经历和后人对他的评价,还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历史上、文学上的地位。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不过,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我注意到你刚才是看着资料读的,能不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

  生1: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

  师:很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约一分钟后,自由结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

  生3: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

  生4: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荣;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

  ……

  师: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对英雄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

  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

  生:项羽。

  师:项羽请谁?

  生:沛公刘邦。

  师: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

  生: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

  师:真是这样吗?

  生:……

  生5: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师:项羽不想杀刘邦吗?

  生5:想过。

  师:什么时候?

  生5:曹无伤来告密后。

  师:如何告密的?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师:“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生5: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师:项羽听了有何反应?

  生5: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师:项羽为何“大怒”?

  生5: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师: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

  生5: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

  师:为什么?

  生5: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师:胜利果实被别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6: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

  生7: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6172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