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物理《杠杠》的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初中物理《杠杠》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杠杆》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课。教材第七八章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用撬棍撬石头,让学生寻找杠杆的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再结合相关图片熟悉杠杆的几个名词。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征,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认识什么是杠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杠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来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展示我国古代的桔槔建筑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

  (4)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

  (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过程,并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是

  (1)怎样找到杠杆的力臂;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

三.学情分析:

  在以前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力学基本知识以及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初二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因此,对于本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习惯。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

  以《史记》中有关咸阳宫的记载引入,简单的介绍咸阳宫的规模,引发学生思考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建设这样庞大的工程,由此让学生想到是运用的机械(工具),此时教师出示在中国古代生产生活中用的桔槔及战争攻城中运用的投石机,了解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懂得机械,使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然后通过男女生捏粉笔头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充满期待。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杠杆

  (1)杠杆的概念:

  通过观察一组图片,结合生活中使用这些工具的体验,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抽象出杠杆的定义。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2)杠杆的五要素

  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与杠杆有关的几个名词。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⒊学习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利用多媒体模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教会学生作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的是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在这里一定要强调学生正确规范的掌握画力臂的方法。

  2、探究杠杆的平衡的条件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平衡来理解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提出问题:通过生活中我们玩的跷跷板为例说说如果跷跷板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时候,什么方法最有效?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杠杆要平衡,动

  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

  ②、 学生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 ④、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⑤、 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

  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1·L1与F2·L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⑥、 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生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没有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会怎样?挂钩码后,还能否调节杠杆平衡?实验为什么多次进行?还可以回顾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怎样改进等等。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报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安排在课后交流)。

五、说教学方法:

  对于杠杆的概念,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自体验,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自己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按照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步骤, 即一: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二:实验收集资料和数据;三: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和数据;四: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我采用“从引导提出问题---利用撬书包的活动实际体验---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间的规律并得出结论”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样,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

  另外,还尽量营造出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

六、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可以采取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发现学习法及讨论法等学习本节内容。观察归纳法主要用于杠杆概念的建立,实验探究法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讨论法是学习讨论试验结果,发现学习法是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学习其内容。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如何去观察实验,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让学生成为反现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不足指出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多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6075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