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取生辰纲》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

  (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说学生和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1、《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生成一下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等等。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智”的所在: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写。

  2、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3、品鉴本文的精妙构思。

  而本文的教学重点则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

三、说教学设计

  针对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为中心,从分析杨志的“智”和吴用的“智”引申到作者的“智”,进而品鉴小说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间播放《好汉歌》,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梁山好汉的总体印象。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梁山好汉的另一面。在这里,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让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场面,有的只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智取生辰纲》。

  (设计依据:通过播放歌曲和让学生谈自己对梁山好汉的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依据:这篇课文篇幅教长,当堂课文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让学生复述目的是让学生以讲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三)问题探究

  本文课题为《智取生辰纲》,全文紧紧围绕一个“智”字展开,在文中“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讨论分析杨志的“智”。

  2、分析杨志失去生辰纲的原因。

  3、分析吴用的“智”。

  4、分析施耐庵的“智”。

  (设计依据:以上四个问题设计是一个连环扣,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构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鲜明,还可以感受到语文之美、语言之美。同时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课文的方法,因为任何架空语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在分析吴用的“智”的过程中,我插入了视频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倦,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既然课题是《智取生辰纲》,那么就请大家从吴用的角度来改写故事。

  (设计依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实现阅读的迁移。)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2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

  研读文本是每位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余映潮语)。新课改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养成了把玩教材的教学习惯。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反抗官府的发轫之举,讲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是《水浒》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烘托气氛。早在解放初期,该篇就入选高中课本,这足以说明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否也应有新的突破?我思考着,教什么?我认为,教什么总比怎么教重要。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品味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认识杨志的人生悲剧。

  赏析“天热”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这里,1、3为教学重点,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有一句教学心语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一定要为目标而行动。”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之一:背一背

  学习活动之二:写一写

  学习活动之三:读一读

  学习活动之四:议一议

  学习活动之五:品一品

  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

  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让讲堂变学堂)

  洪镇涛: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8548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