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通过交流记忆的办法比较熟练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头我从情境中引入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8个小正方体,这里有几个8?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明确了几个8是几,为8和乘法口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顺理成章地转入到后面的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自编口诀,发现规律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编口诀前我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填表格,然后说一说从表格里你知道了什么,再来自己编口诀。

  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用口诀解决问题,在明确了口诀表示什么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8的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发现规律,这样使学生在后面更容易背诵口诀。

  2、读,背,对口诀

  在初步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后,接下来的任务让学生记住口诀,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记忆。

  首先我让他们齐读,又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接着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给对方听,紧接着认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完成之后,自己发现每组算式的联系,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关系。

  2、想想做做第2题,是用第1题获得的知识来解决。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自己来看题说题目的要求,在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读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想想做做第4、5题,第4题先集体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第5题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完成再集体交流,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看图习惯。

  5、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一人说一个题目。

  6、关于计算螃蟹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熟悉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逆向思考,及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所以教材采用方程解发,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单位“1”是未知情况的开始,这是本节课要为学生展示的地方,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发现单位“1”的另一种情况,即单位“1”是未知的情况。

  2、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题目。

四、教学准备:

  题目贴纸,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发导入。

  1、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有10道数学题,甲做了其中的 ,他做了多少道题?(此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2、出示小黑板第二题:一本200页图书,乙读了这本书的 ,丙读的是乙的 ,求丙读了多少页?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3、师: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分数应用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原来学的这些题的单位“1”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那么,单位“1”如果是未知的,该怎么解决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的热身,使学生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了单位“1”都是已知数这一特点,从而引发猜想:是否有单位“1”未知的情况呢?进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这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便于学生发现探讨。

  (二)引入情景,探讨新知。

  1、贴: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教师引导:

  ⑴谁能给大家分析分析这句话?

  ⑵咦,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啊。这还有一个条件呢!(贴)小明的体重?

  ⑶请你独立思考,然后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也可以找出关系式。总之,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分析题意,一会我们交流。(重点分析题意,画出线段图,写出关系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中必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分析的方式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的,都给以肯定。体现思维的多样化。

  ⑷你发现这道题的特别之处了吗?生:单位“1”是未知的。

  ⑸这样单位“1”未知的问题,我们之前没有学过。同学们,请你开动脑筋,想想用我们以前的方法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⑹全班交流解法,鼓励多种方法。板书方程解法,重点讲解方程解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还是以容易理解的方程解法为主。让学生多说思路,训练学生条例性思维。

  2、贴我的体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的第二问,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画图,用方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仿照前一题的分析,放手让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40页,练习十:

  1、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

  3、做练习十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总结全课:经过例题的学习以及练习题的巩固,学生可以体会到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特点与解决方法。由学生自由的进行总结交流,最后由教师进一步补充。

  (五)作业设计:练习十的5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抓住了单位“1”由之前的已知变为如今的未知,这一台阶进行课堂设计。总的来说,基本上可以突出本节的重点。但是,在题目的分析上,仍然欠缺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分析题目。以至于整节课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今后,我要更加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交流。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的舞台,迸溅出更加绚丽的思维火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9905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