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7)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根据“体育课课程新标准”的特点,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重点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跳远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腾空步是助跑、起跳后形成的一个空中弓步动作,要求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持空时间。所以经常练习跳远能有效地发展速度,下肢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1.教学条件(体育设施)能达到本堂课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教学设计的顺利完成.

  2本次课的说课对象是初三四班的学生,一共有46人,这些学生的力量素质普遍较差,比如踝关节力量.腿部力量.腰部力量等,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使其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跳远的基础知识.

  2.使2/3的学生掌握跳远(腾空步)的基本技术和利用跳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起跳

  教学难点:空中平衡

  六、主要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2、分解教学法

  3、分组轮换法

  4、评价反馈法

  5、纠正错误法

  6、模仿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把本堂课分为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10分钟) 基本部分(30分钟) 结束部分(5分钟)

  (一) 准备部分:(10分钟)

  1. 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清查人数;服装检查;安排见习生;宣布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2.“反口令”课前小游戏

  目的:由于才上课,学生的情绪很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反口令”.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论文百事通

  3、 热身运动

  目的:由于天气太冷,为了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关节处的损伤(围绕操场慢跑两圈)。

  4、 游戏

  名称:“报数成团”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场地:画一个半径为10m的圆

  方法:学生在圆上慢跑,当教师报数是几,就几位同学抱成一团。

  规则:如果当教师的口令下达后,(3秒钟)学生没有做出相应的反映,就罚5个俯卧撑

  5、徒手体操:

  头颈运动、扩胸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压腿(弓步、仆步)、手腕踝关节运(二)、基本部分:(30分钟)

  1.复习内容:立定跳远。

  学会在跳远时做到收腹举腿的动作要领。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跳远成绩。

  练习方法:集体练习。(体操队行)

  2.新授内容:跳远——腾空步:

  跳远腾空阶段的任务是维持身体平衡,为完善的落地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起跳腾空后,运动员要保持起跳离地时的跨步姿势,向前上方腾起。要做好起跳离地后的摆动腿,大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起跳腿自然伸直放松留于体后

  教法:(在教师的口令下集体练习)

  1. 讲解腾空步的完整动作的技术要领,并作示范。

  2. 分解练习:

  ① 练习摆臂(提肩、制动),两手位置:摆动腿同侧手向侧摆,异侧手向前摆。

  ② 起跳练习:

  上一步起跳练习(起跳腿落地;立腰、提肩、顶头)

  上三步起跳练习(起跳腿落地;立腰、提肩、顶头)

  上五步起跳练习(起跳腿落地;立腰、提肩、顶头)

  注:摆动腿(右腿)放前面,起跳腿(左腿)放后面。

  3. 主要练习:

  主要练习跳远---腾空步

  复习练习立定跳远

  练习方法:采用“分组轮换”练习法

  具体方法:男生先练习腾空步,每人4次。女生复习立定跳,每人4次。

  练习完后,男女生交换练习内容。(教师指导练习并纠正错误动作)

  4、错误动作分解及纠正:

  a、手臂的摆动

  b、摆动腿的“摆”与起跳腿的“蹬伸”

  c、送髋不充分

  (三)、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操:听音乐教授一套简易的放松操

  2.总结、点评

  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4.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预计教学效果

  本课平均心率预计:130—135次/分;最高心率:170次/分;出现在约三是八分钟时,估计练习密度为40—45%左右。

  九、场地器材

  踏跳板、皮尺、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

说课稿 篇9

  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一、说目标、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认识、总结。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重点、难点。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几个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新知。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门见山引入、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习、点拨学生迷惑等。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规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确定现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判断,自己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例1的教学。

  1、活动一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师摸)

  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师: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棋子。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棋子。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黑棋子换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许是白棋子,也许是黑棋子。

  (师继续多次摸棋子)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棋子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设计思路:通过“生猜师摸”的摸棋子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学习新知埋好伏笔。)

  2、活动二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数量,变为7个黑棋子、1个白棋子,我们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数多?

  (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

  师:想不想自己摸棋子来验证猜测?

  生:(几乎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

  (各学习小组摸棋子、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设计思路: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箱子里装着10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从中摸一个球,

  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⑸要使摸到红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指名口答)

  (设计思路: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引入词语:经常、偶尔,渗透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学。

  1、情景引入

  师设计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猜猜谁中奖的可能性大

  大家先猜然后进行验证。

  老师和一名学生配合摇20次转盘,一名学生记录统计,其他观察、监督,把得出的结果填课本上。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老师转到哪儿的可能性大,哪儿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转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转到小猪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为小羊的区域多,小猪和小狗的区域少。(答得好发奖品书签)

  2、知识拓展

  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少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数和不获奖的人数差不多怎么设计?

  生1:我把区域大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多些。

  生2:我把区域小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少些。

  生3:我把两种区域设为一样大,获奖机会一样多。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3、书面练习(课件出示)在图1、2、3中,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A、B两个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小?

  4、转动图4的转盘,指针有可能落在()区,有可能落在()区,还有可能落在()区,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比较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小。

  (设计思路: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本题也是《标准》小学三年级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的综合练习。)

五、说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不确定现象》

  一定,可能,不可能

  多:可能性大,少:可能性小

  (设计思路: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所有内容。)

【【必备】说课稿集合9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2.【必备】说课稿4篇

3.【必备】说课稿合集7篇

4.【必备】说课稿3篇

5.【必备】说课稿四篇

6.【必备】说课稿三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4篇

8.《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9.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9905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