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莫、腊、浑

  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

  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

  生:我会按节奏读古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

  我知道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扬的写法。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感受

  生:我知道前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生:我知道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生:学了这首诗,从中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2、 我会读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怎样巧用对偶语言?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说课稿 篇2

  一、内容分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让学生读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识字和读背训练,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篇儿歌,儿童诗,认识了不少生字,掌握一些识字的途经和方法对识字和朗读诗歌都充满了兴趣。本课趁热打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和朗读兴趣,让学生从读中识字,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说教法

  1、自学、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树叶》这一课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的内容。

  3、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树叶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4、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初读、细读,教师有意识地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在朗读本篇课文不同角色时,就要求学生用不同语气读出他们的心情,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懂内容。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游戏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以摘树叶的游戏形式,突出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学

  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的精神。

  2、兴趣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 落在地上,蚂蚁拿他当( )

  漂在河里,青蛙拿它当( )

  飞在空中,蝴蝶拿它当( )

  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读、思、议结合: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4、扩展学习时让小朋友贴一贴树叶画。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660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