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教学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隶属高中物理新教材第十三章第九节,大纲要求学生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并能分析解决加速和偏转方向的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是物理电学中的重点、难点,它涉及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能量转化,运动合成与分解等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运用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处理力电综合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以该问题为基础设计出的力电综合问题历来是高考中的热点。

  学生情况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力学和电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有关电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共同的探讨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静电力、电场强度等概念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

  2、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

  3、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

  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

  教法学法:

  1、类比必修2中学过的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出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的规律

  2、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3.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属于派生性的知识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电脑课件模拟带电粒子运动,使微观粒子运动的过程宏观化;通过恰当的问题设置和类比方法的应用,点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亲身参与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现,以达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会成功的目的。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机通过控制平台可以将相关教学资源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分析总结得出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规律,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带电粒子的加速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粒子被加速,分析得出用动能定理解题简便,再讲解例题1深入探究带电粒子的加速问题。

  2、带电粒子的偏转

  通过练习3让学生类比学过的平抛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再讲解例题2恰当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从而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主动探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一、带电粒子的加速

  1、动力学观点

  2、能量观点

  二、带电粒子的偏转——类平抛运动

  1、垂直电场方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行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跟重物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相似(有时像自由落体运动,有时像抛体运动,依初速度是否为0而定),但有区别.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分析、操作、讨论中探究学习;(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充分利用身边事物。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思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比较、概括和应用的能力。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天平,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方程贴卡。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运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谜语导入,(古怪老头,肩上挑担,为人正直,偏心不干 ——打一实验用品)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平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认识天平

  (1)介绍天平

  (2)提问:天平有什么作用?

  (3)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评价学生)

  (4)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1、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情境1:(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的托盘上盛放2个50克的砝码,右边的托盘上盛放1个100克的砝码。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你观察到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2)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式:50+50=100(教师板书)

  (3)教师小结:当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是平衡的。因此,像50+50=100这个算式,左右两边数值相等,我们把这样的算式称为等式。

  (4)左边拿走1个50克的砝码,换一个物体,重y克,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生:天平右边重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生:天平左边重。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生:天平平衡。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情境2:(多媒体演示)演示出天平左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书:100+x>100)

  再在右端增加150g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书: 100+x=250)

  情景3: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50的不等式。(板书:y<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

  活动二:

  引导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同学们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

  1、请学生以4人为小组讨论交流,并交流分类的标准。

  2、请学生在黑板演示,发表观点。(会出现的分类情况)

  ①按“是否是等式”进行分类

  ②按“是否含有未知数”进行分类

  ③按方程,等式不等式分来

  (老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鼓励表扬)

  本节课我选用第三种分类方式,因为这种分类很细致,而且通过这种分类我们能够认识一种新的数学名词---方程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已经被分好的式子,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逐步引出课题《方程的意义》,继续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么你掌握它的相关知识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一)方程意义的巩固

  (1)多红旗比赛,下面哪些算式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①35+65=100 ②x-14>72 ⑦x+y=p ⑧3a=9

  ③y+24 ④47=5x+32 ⑨⑩0.2+x>1.3

  ⑤28<16+14⑥6(a+2)=42 ⑩20-y<x11、 X=0

  (2)教师提问:通过这道练习,同学们对方程有了哪些更进一步的认识?

  (3)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总结:

  ①未知数可以在等式的任意一边,甚至是两边都有。

  ②任何字母都可以当作未知数??

  (二)突破难点,探索“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方程一定是等式。( )

  等式一定也是方程。( )

  几何关系图:

  展示学生结论: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等式中含有方程。

  (三)根据文字列方程 请一位学生说出他的年龄,老师比他大15岁,你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

  (四)根据情景列方程

  1、你有办法使天平平衡吗?

  2、你能列出方程吗?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方程的意义

  50+y=100 50+50=100 50+y﹥100

  100+x=25050+y<100

  y+y=50或2y=50 100+x>100

  方程 等式 非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860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