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天气逐渐转热,孩子们的运动量也增大了很多。有时我会听到孩子们自己会说:“我已经满头大汗了。”接着会有孩子说:“我晚上洗澡的。”大家都纷纷说:“我也洗的??”于是在孩子们自由讨论中,我设计了这次主题性的音乐活动《小鸭爱洗澡》。能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形式表现表达洗澡的乐趣,并养成爱洗澡讲卫生的好习惯。

  2、说目标:

  (1)欣赏感受歌曲的欢乐,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演歌曲。

  (2)知道要养成勤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

  (3)继续巩固用自然地声音唱,不喊唱的要领。

  3、说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洗澡的已有经验

  (2)教具准备:音乐,头饰、毛巾

  4、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感受歌曲的欢乐,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演歌曲。继续巩固用自然地声音唱,不喊唱的要领。

  难点:知道要养成勤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游戏情境法。幼儿在“去池塘里洗澡”的情境中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内容,并激发幼儿演唱、模仿动物的动作的愿望。

  学法:游戏体验法。幼儿扮演小鸭子的角色,亲身体验到池塘洗澡的快乐,体验洗澡时的.动作,以及与同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三、说活动过程:

  1

  (一)欣赏重现

  1、T:嘎嘎嘎,嘎嘎嘎,天气真热啊,鸭宝宝们,我们到池塘里去洗洗澡好吗? 音乐起,第一段音乐学做小鸭子走到池塘边,第二段音乐跳进池塘洗澡。

  2、T:让鸭妈妈看看你们的小屁股洗干净了吗?(幼儿趴在椅子上,老师做检查小屁股状)

  3、刚才你们洗澡的时候洗了哪些地方,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洗干净?

  (二)联想创作

  1、T:咦,怎么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他刚刚落队了,还没洗澡呢!那现在我们休息会儿等等他!看看,他怎么洗澡的?

  2、幼儿欣赏歌曲。

  教师:小鸭子怎么洗澡的?谁来表演?我们也来学一学。

  还有不一样的吗?

  丰富擦、搓、拧等动作。

  (三)展现交流

  1、幼儿围成一个大圈,拿上小毛巾,跟着音乐自由模仿小鸭洗澡的动作。

  2、跟着音乐,找一个好朋友,互相帮忙洗澡。

  3、T:洗干净了吗?舒服吗?为什么要洗澡?不洗澡会怎么样?

  小结:运动、天气热的时候人会出汗,所以要每天洗澡,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2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课文改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印记寓言特点

  让小朋友们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印记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测,后查字典。

  第三环节:究因,理解操之过急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4、 “急”字换成语,(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一起读一读。既积累词语,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内容。

  第四环节: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明理,表演创编故事

  1、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故事新编: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会怎样吸取教训。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古文阅读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足见古文的凝练。让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古文,是对今后学习古文的启蒙。同时介绍国外的寓言,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展示书籍,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在《揠苗助长》这课设计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随文创造。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运用“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882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