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汇编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半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半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半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渗透数学文化史。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半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下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半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2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2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说课稿 篇2

  《信得过商店》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说的与做的”开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懂得说真话能得到别人信任,说谎话害人害己的做人道理,从这个教学目标上看,已经鲜明地体现出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科德育的特征——讲道理明是非。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讲道理”,并不是在知识性内容讲完之后总结提升一个需要努力探索却无方法指导的空道理。而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达成道德目标。

  今天我的这节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就主要是通过两个教学活动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力图在明确目标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意识上有认识,行动上有方法。

活动一:

  扩编故事,明白道理。课堂教学中以课本故事为蓝本,但并不拘泥于原故事,特意把原故事中狐狸与小鹿进行角色对换,小鹿成了说谎骗人的反面角色,狐狸成了讲诚信的正面角色,有意颠覆,以消除学生先入为主的主观情感,更客观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也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扩编故事,也是对原故事的一种改编,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将“说谎话害人——诚实守信得信任——说谎话最终害自己”作为三个认知层次,把原先完整的故事有意识地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的分故事,在扩编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入自身的生活经验,更深切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在扩编中不知不觉了解落实道德认知:诚实守信得信任,说谎骗人害人更害己,同时自然而然得出道德认识的方法:诚实守信就是要做到讲真话、讲信用。

  俗话说:“条条大陆通罗马。”当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来达成,但并不是随意的设计行为。如我在最初的几次活动设计中曾经以现场游戏体验作为课堂引入环节,旨在让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达成道德认知——不诚信害人的道理,书面设计给人眼前一新之感,设想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全员参与得出感受,既适合低年龄段的学生又能寓教寓乐,教学目标应该很容易达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发现游戏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相互讲诚信,还需要齐心合力,同时现场活动中需要学生体味失败的后果即道德认知目标——不诚信害人,可是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成功了,请他们再设想失败后果,体会不深,偏离了预设,可以说这个教学活动失败。因此我想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首要考虑到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达成目标?……以此验证活动,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来。

活动二: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对待问题。虚拟故事中得来的道德认知和行动方法最终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有实践,换句话说,品社学科作为学科德育的显型课程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将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例作为辨析内容,辨析中体味到道德认知的多层次性: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诚实守信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我们都在做着诚实守信的事,有时诚信也很容易……等等这些新认知,引导着学生课后再进行探索。

  我们的品社课堂教学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让道德认知充满活力,真正让学生收益,体现了真正的学科德育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108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