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便算法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然后很快说出下面两题的积。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演算。

  订正时提问:

  (1)写竖式时,被乘数和乘数怎样对位?

  (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位对齐。)

  (2)计算时,用被乘数与乘数哪几位上的数相乘?

  (用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以后,怎样落0?第(1)题为什么落一个0?

  (284=112,2840与 284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112后面添写一个0。)

  第(2)题与第(1)题比较,为什么多落两个0?

  (2840=1120,280040与 2840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倍,因此,在1120后面再添写两个0)

  第(3)题在什么时候才落0?

  (乘数两位数与被乘数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再把被乘数的0落下来。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与 28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 10倍,因此在952后面添写1个0。)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已会计算乘数是两位数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我在复习题(3)乘数后面添一个0,就成了乘数是三位数。那么,乘数是三位数时,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呢?(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7。

  想一想:下面两道题用竖式怎样计算简便?

  280340 2800340

  让全体同学在本上试算,教师巡视,看到不同的竖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着重讨论下面两个竖式:

  讨论:

  (1)写竖式时,被乘数与乘数是怎样对位的?这样对位的目的是什么?

  (先把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目的便于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副标题#e#

  (2)2834等于多少?(2834=952)

  28034等于多少?(28034=952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0用黄粉笔描一下。

  (3)280340等于多少?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340=95200,与28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在9520后面添写一个 0。)

  这时教师把乘数末尾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把9520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

  (4)280034等于多少?(280034=9520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两个0用黄粉笔描一下,把积952后面的两个0也用黄粉笔描一下。

  (5)2800340等于多少?积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0340=952000,与 280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95200后面再添写一个0。)

  教师在乘数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在积95 200后面的0也用红粉笔描一下。

  3.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乘?然后怎么办?

  教师明确: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先想一想,每道题的竖式怎样写能使计算简便,再算出来。

  全体学生在课本上填写,指定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看重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计算,然后怎么办。

  2.检查下面两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

  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错在哪里,错误原因,然后全体学生在本上计算出正确结果。

  4.课后练习:

  练习十四、第7,8,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已经学过,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因此,新课前先复习乘数是两位数、乘数与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复习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出示例7,乘数是三位数且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学是采用让学生试算的方式,着重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竖式怎样对位,先怎样乘,然后怎样把0落下来,并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组织练习时也围绕这一重点,着重练习乘数书写位置和最后积应补几个零。这样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练习,可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数学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安溪县湖上中学数学教师张象稳,能参加这次说课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合并同类项。

  以下我就五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3.4节第2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了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美育目标

  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二、 教学方法、手段

1. 教学设想

  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 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3.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470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