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说课稿(4)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下)第19章第2节《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A会证明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

  B会根据矩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并能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矩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想证明归纳总结,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3)解决问题:

  A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B利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B进一步体会矩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1时,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互相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印象深刻,本节课利用学生自制矩形献给母亲的礼物,为检测礼物是否为矩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检测方法,判定每种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时,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按顺序画出矩形,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猜想此四边形为矩形,再证明这个猜想。将106页练习2作为例题,从不同角度探讨此题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学习数学,渗透数学思想,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是解题方法的能源。联想想象直觉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比较法化规法,抽象概括法,特殊化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灵魂,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制学具,动手操作和课件可以让学生验证体会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猜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程序:

  (一)引课:教师通过提问和矩形定义,列表对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出本节课题矩形的判定。目的在比较突出矩形独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的两个性质。为探索矩形的判定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1、先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相互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让学生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并引导学生证明,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研究工人师傅检测门窗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思考不同检测方法,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接着让学生按顺序画出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在证明这个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实践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动手操作,猜想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

  4、总结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并应用这3个方法做10道判定题,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强化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5、例题和随堂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体会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6、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体会,收获进行总结。

  其目的是:(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课堂的反思。

  (2)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学有所成的喜悦,

  7、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其目的是:(1)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2)巩固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 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76页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 随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2.【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汇编9篇

3.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

4.数学科目说课稿模板

5.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6.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7.数学说课稿的模板

8.小学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470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