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梅花魂》《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1.说教材及内容

  本篇是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人生寓言》中第二篇课文,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当然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落难中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

  本篇寓言构思奇特有三:(一)用第一人称“我”并与王子对话,似乎不是编造故事,而是亲身见闻。(二)人物事件的`极端设计。人物是一个极端脆弱的王子,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终身残废,行气度日。(三)是“天哪,可怕了……”反复三遍,耐人寻味。

2.说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表述能力,理解并表述出寓意;

  ③了解这则寓言构思的奇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目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小黑板上写好事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

二、说教法

  1.讲读法。对于文中的内容及重要词句及寓言的构思,需教师系统讲解,使学生思路清晰。

  2.讨论探究法。通过教师小黑板设计的问题,教师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组织系列式的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与总结相结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白免和月亮》的寓意是什么?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多愁善感②禀告③厄运④突如其来

(二)新授

  1.朗读《落难王子》。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质疑: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讨论并归纳: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的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探究质疑: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讨论并归纳:说“才能”,意味着只是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登山、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4.探究质疑:这则寓言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编造的故事,百是亲身见闻。

  (2)人物事件的极端设计。人物,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一个多愁善感的王子;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终成残废,行乞度日。通过落难王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5、探究质疑:请用概话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讨论并归纳:《落难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小结

  生性脆弱的王子在这极端的厄运中都能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

(四)作业:完成课后研讨练习第三题第2问

(五)板书设计

  ①王子害怕厄运,非常脆弱(1)

  落难王子②王子遭受厄运,变得坚强(2—6)

  ③遇到厄运,要勇敢面对(7—8)

  寓意:厄运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491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