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中化学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钠的第一课时的一些想法:

  1、 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金属,学好钠的性质可为后面学习其它碱金属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 目标分析

  2.1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阶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导学生去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为以后学习其它族元素作一个铺垫。

  2.2 在能力方面,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 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气中会变成什么呢?把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钠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钠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浮"、"球"、"游"、"消"、"红".(课本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方法效果不好,我对此进行了改进: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三)分析现象,深入探究

  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而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又呈现淡黄色,这些说明了钠在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钠、点燃则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当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会发生爆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总结性质,得出结论

  通过钠的性质得到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结合钠的性质去解释钠的用途,利用多媒体演示钠的用途。

  4 、 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利用多媒体演示钠的化学性质。从钠的性质可以类推其他碱金属的性质,这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对钠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下课后小组研究: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

  (3)钾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通过 “铁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知识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实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 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难点: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然后通过结论总结铁、铜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 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Fe3+的区别和转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的程序〔按教学的程序的按钮,以下按顺序点击〕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铁、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它们的用途特别广泛(展示图片:江阴长江大桥、火锅、门锁、电线等)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投影总结

  2、交流与讨论 对于铁、铜参加的一些反应,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请你写出下列(课本72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你还知道有铁、铜参加的其他反应吗?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比一比哪组既快又正确。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活动与探究 ---- Fe2+、Fe3+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先告诉学生Fe2+、Fe3+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其次介绍Fe2+、Fe3+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实验,最后由学生得出Fe2+、Fe3+转化的条件,尝试构建“铁三角”关系。

  告诉大家:Fe2+、Fe3+的检验:

  ⑴ 观察法:含Fe2+ 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色

  ⑵ 显色法: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分组实验】现有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其它试剂和仪器。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Fe2+和Fe3+之间的转化?

  【归纳】能否用简洁的图例表示(归纳)Fe、 Fe2+、Fe3+转化的关系?

  2、活动与探究 ---- Cu、Cu2+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这个实验由老师做,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实验室中配制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瓶中为何要放一枚光亮的铁钉?

  创新应用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Fe2+和Cu2+的氧化性强弱。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课本第78页 5、6、7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580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