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及必要性。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学生阅读后,通过问题“观察上面的几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引出近似数。

  2、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近似数,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增进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体验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

  最后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二)借助素材,探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引入环节: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估“整十数”看个位。

  教师提出问题:一棵大树高约30米。这棵大树实际高多少米可以估计成30米?你能有序地说出这些数吗?

  学生有序说出后,再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5~2931~34并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30

  20

  40

  25

  35

  师问:25、26、27、28、29这些数都是二十几,为什么约等于30?

  生可能:因为它们离30比离20更近。

  师问:31、32、33、34这些数都是三十几,为什么也约等于30?

  生可能:因为它们离30比离40更近。

  此时,学生在根据已有经验,再借助数轴的直观,可以初步感知以5为分界线来估数的特点。

  师生把刚才的结论简单地整理如下:

  估整十数

  十位

  个位

  2

  大于等于5

  3

  小于等于4

  第一环节:发现估“整百数”看十位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结构。

  紧接上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数可以估计成300?

  能有序地分段写出这些数吗?可以像老师这样借助数轴来找一找!

  教师提出大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找数。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是凌乱的散点状态,无法有序地分段写出所有可以估成300的数;也可能有学生能有序地找,但出现遗漏或重复的现象,如只找到295~304;或260~270,270~280,280~290,……,320~330,330~340。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动向,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种做法进行交流。

  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由于学生在二年级学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时都是找最接近的数,所以大多数学生仅仅找出295~299,301~304这些数,这是学生最原始的思维状态,所以我们的交流就从295-304开始。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从数轴上找出295-304这些数的位置。

  300

  200

  400

  为了更准确地找出295所在的位置,我们需要再分,标出数据,如

  300

  200

  4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20

  330

  340

  350

  360

  380

  390

  370

  310

  问:这些都可以估成300吗?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但还没找全。学生进一步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再对这些想法进行辨析比较,在辨析中逐渐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如学生找到25□~299,教师可以追问:25□~299的这些数都是200多,为什么也能估成300?

  生可能发现,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是300,或者说这些数在数轴上比200~300的一半要多。

  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找出301~349这些数,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251~299、301~349.

  300

  200

  4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20

  330

  340

  350

  360

  380

  390

  370

  310

  当百位上是2时,要想估成300,十位上的数字要大于或等于5;当百位上是3时,要想估成300,十位上的数字要小于或等于4。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个位上的数字呢?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概括,可举例子,如251可估成那个整百数?252呢?253?259?通过举例和借助数轴学生会发现:251~259,无论个位上的数字是几,这个数都可以估成300。同样,260~269,270~279,280~289,290~299,301~309,310~319,320~329,330~339,340~349.这些数也可估成300。学生发现:估成与个位上的数字无关。教师再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记录如下:

  估300

  百位

  十位

  个位

  2

  大于等于5

  任意数

  3

  小于等于4

  任意数

  师举例:476接近哪个整百数?生回答并阐明理由;再请学生举一个三位数,请同学们判断接近哪个整百数。

  这样通过举例,学生发现:估整百数都合这一规律,即:

  估整百数

  百位

  十位

  个位

  2

  大于等于5

  任意数

  3

  小于等于4

  任意数

  也就是,估整百数时,要看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无关。

  第二环节:发现估“整千数”看百位、估“整万数”看千位的规律,学生运用方法结构自主发现。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数可以估计成3000、30000?你能有序地分段写出这些数吗?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借助数轴来找一找!

  由于结构相同,可以采取同桌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人分别研究其中一种情况然后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出这些数的范围,并借助数轴的直观来体验为什么这些数都接近3000.

  3000

  2000

  4000

  2500

  3500

  2500~2999

  3001~3499

  同样方法可得到估成30000的数的范围。

  30000

  20000

  40000

  25000

  35000

  25000~29999

  30001~34999

  对以上规律进行比较和概括,学生在表格上自己整理:

  估整千数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

  大于等于5

  任意数

  任意数

  3

  小于等于4

  任意数

  任意数

  估整万数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

  大于等于5

  任意数

  任意数

  任意数

  3

  小于等于4

  任意数

  任意数

  任意数

  通过整理,学生进一步发现:估整千数时,只看百位;估整万数时,只看千位。

  第三环节:发现估“整十万数”看万位、估“整百万数”看十万位……的规律,学生运用结构进行想象。

  第四环节:对以上规律进行比较和概括,归纳提练和抽象出四舍五入的一般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举例探究的方法,我们分别发现了估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的方法,你能把这些规律简练地概括一下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出示信息:小明的妈妈一月份的工资收入是6492元。

  提出问题:

  问题一:估成整十数,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估成整十数,也就相当于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问题二: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大约是多少元?说说你的想法!(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问题三:你还能提出其他关于近似数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并解决。(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问题四:仔细观察数轴,这三个近似数哪个更接近6492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省略的尾数越多,近似数离准确值就越大;反之就越接近准确值。所以我们在运用近似数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估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7263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