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材分析

  1、 知识内容

  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 教学目标

  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9199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