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1200字(2)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自古至今,春节的历史虽不及中秋节的源远流长,也不及它的情感如此丰富,但春节也是一个国之大节,含有着令人神往的意义、内涵的新年伊始节。

  春节是开始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仪式,在这一天,就是人们的过小年,要把灶神等各大神仙送上天宫去报告玉皇大帝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情况,以便大帝决定他们来年的运势。而在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就相当于一次“死亡”,要把一年中的所有烦恼、所有痛苦都忘掉,而大年初一则是我们的一次“重生”了,这就相当于一次净化仪式,而我们每年必做。春节是终止于元月十五的元宵节,等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照常工作、照常生活了。

  对于这万人瞩目的春节,古时的人们不亚于现代的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对它的兴奋、对它的欢迎。不仅有大唐盛世中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它的万象更新景象的描绘;也有游子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中的思乡之情;还有现实主义诗人苏轼的“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的勉励自己惜时如金的决心;更有一代爱国名人文天祥的“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的寂寞与悲凉。

  春节所赋予中国人民的新希望是无可比拟的,经过了一年的勤劳奋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就在此时,春节出来执行了它的使命——让人们在已经没有兴趣对干活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它就像一架精巧的传统乐器,发出优美的音乐来拉回人们的精神;它就像一瓶清甜的山中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希望种子;它还像一根车轴的起始点,载着人们向前方坚定不移地行使。

  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进步,春节渐渐地变了样,变得不再是人们的狂欢夜,而是一个抢红包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放鞭炮被禁止,说是会伤害到人,但没了鞭炮的年还叫年吗?社会现代化、社会科学化使得传统的春节文化几近丧失,就连贴春联也是有碍市容,这对吗?中华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纵使会伤害到人,那可以选出一个安全的地点供放啊!难道春联——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算有碍市容吗?

  一个又一个的春节过去,一年又一年的新春迎来,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希望,也带来了崭新的另一个轮回。

  传说中,是因为虞舜在公元前20xx多年的上古时期成为部落联盟的王,他带领人民对天地进行祭拜仪式,祈求上天保佑人民平安。于是这一天就被人们当作年首,即新一年的'第一天。到了后来,这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春节。

  新一年的灿烂的阳光照进了红格的中国窗纸,焕发出特有的中华文化气息,红鞭炮、红包、红年画、红春联,这些似乎是一开始就有了的传统物品,给予我们多少对春节、对中国经久不息的璀璨文化的感慨。

  在春节,人们情感甚至比中秋还要丰富,因为中秋大部分都是思乡的情绪,而春节,它既包含着对来年的期望,又有着对时间的珍惜。除此之外,它的习俗也是多的数不胜数。

  即使是在近代,在战争纷纷的年代,春节的魅力也依然不能损减一分。在北京四合院时代,踩岁是一项特别流行的春节活动,每当我想到这里,也不禁感慨万分。虽然现在四合院已被高楼大厦代替了,踩岁这种活动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但其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文字的魅力——碎与岁——与中国人民想象的丰富。无论是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中;还是在丰子恺先生的《过年》中;亦或是在梁实秋先生的《北平年景》中;都少不了对那个年代我国春节的热闹与文化表现。

  春节,一个新年伊始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希望,给予我们新春的活力,红色的能量!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这不,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屋檐底下又挂起酱肉、腊肠了。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也幸亏古人把过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萧条寒冷的季节多了一分热闹和暖意。

  小时候总扳着指头数日子,期盼春节快点到来。因为过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点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压岁钱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说过年是属于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大年三十,大人们忙着炒瓜子花生,杀鸡煮鸭;孩子们则忙着去集市上买鞭炮或在门口堆雪人。还时不时地跑进厨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进口袋,出去与小伙伴们分享。这时侯大人是不会象平时那样骂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说声:“碎碎(岁岁)平安!”也就罢了。毕竟要过年了什么事情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的彩头。等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热闹地吃起团圆饭来。不用细说,那餐的饭菜肯定是一年里最丰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该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红烧鱼的,“年年有鱼(余)”嘛!大人们美滋滋地边喝着酒边聊着天,兴致所至还一起划拳干杯。孩子们则吃在嘴里盯在碗里,筷子夹不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干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还调皮地拿来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皱眉伸舌一脸怪相,大人们看了更是大笑不已。于是,快乐的气氛洋溢在热闹的屋里,荡漾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吃好饭,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摆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岁了。唐人诗云:“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宋·孟老元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守岁古而有之。那时不象现在这样,可以边吃东西边悠闲地坐在电视前面看精彩的“春节晚会”,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饭后再享受一顿好看的精神大餐。当然那时守岁也不会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们强打精神坐着是为了十二点一到,拉起大人到门口去放烟火和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当响亮的爆竹和着我们快乐的笑声,绚丽的烟火映在我们红红的小脸上,我们又大一岁了。放好最后一只表示辞旧的“关门炮”,于是关上家门一家人带着一年的满足美美地睡觉了。

  第二天被一声声寓意迎接新年的“开门炮”吵醒后,于是在妈妈的喊声里懒洋洋地起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头底下的压岁钱放在衣袋里,吃好甜甜的芝麻汤圆后,就去外婆、爷爷等长辈那里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时从亲戚长辈那里加起来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压岁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足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压岁钱大人们一般是不会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给孩子以外,其余的都收起来平时给孩子买一些书或文具等。

  当然,过年除了孩子们最快乐外,还有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游子是放飞的风筝,走得再远,那一头总还连着温暖的故土。过年了,远方的游子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思念来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看着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熟悉的家门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门口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自己,那是游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是心里 里最大的一种安慰。是呀!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回到故乡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还开心快乐的事情呢?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难得在过年的时候能合家团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这肯定是其乐无穷的。

  转眼又快过年了,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责任。我们不仅又年长大了一岁,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想,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33991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