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除夕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干有发明。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考虑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同学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发明(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考虑 做工 才干(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同学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局部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干、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考虑。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考虑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方法)

  讲讲你或他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方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师解释发明:想方法做出自身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发明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考虑、怎样做的。使同学知道手脑并用与发明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发明。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他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方法激发兴趣,协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板书设计:

  两件宝

  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考虑

  发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xi/36133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