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除夕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

  (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 )着绳子 不假( )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

  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⑴ 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⑵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⑶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课后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不仅对文本的理解要到位,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课文写作方法,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理清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划分相关段落,学生能很快的划分出来,并且能说出准备实验──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的思路来。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实验的经过,体会出:人要学会合作意识,心中要有他人。老师在教授时,可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下课的进出,排路队都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感想较深。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2

  知识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了解实验过程,领悟文中女孩先人后己的合作精神。

人文目标:

  要具备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准备:

  文中实验所需要的瓶子和六个小铅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小声读课文,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说,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问题来源于学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的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解词)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

  读后学生汇报,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强求统一答案。(问题在学生中解决,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这次成功的实验的过程,并想想这次实验与教育家以往的实验的不同。

  2、学生汇报交流,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3、指名操作两种实验过程。(教师扮演教育家与学生合作完成)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小女孩的话:“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让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同桌间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4、小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教育家所说的成功指的是什么?(由按次序、合作成功的角度体会成功的愿意)

  四、总结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一谈再写下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xi/44106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