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1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川端康成的著作。初读《伊豆的舞女》感觉很朦胧,文中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愫不浓不淡,不甜不腻,恰到好处。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只需初始时的倾慕一眼,变愿意一路辛苦追随。分离之际,亦没有痛苦相拥的感人场景。舞女呆立着,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难表于言。只有那挥动的白帕,带走舞女的思念。“与舞女离别使我悲痛万分,任凭泪泉涌流,我的脑海恍如变成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原来,一切都结束了。那段旅程结束了,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曾经的某时某地,我们相遇,但只是以过客的身份出现在对方的旅程中。

  作者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描写了舞女这么一个形象。舞女,在众人眼中一直都是妩媚,卑微的角色。而在这篇文中,舞女一直是纯真而羞涩,让“我”为之心动。像远处催来的一袭清风,夹带着芬香,缭绕在心间,久久徘徊,回味无穷,美妙的让人不忍心破坏这样纯净的美好。作者把少女想要表达爱意却又小心翼翼守护的心境描写的细致入微。她甚至单纯的没有防备心,不知道这个世界想要索取的总是那么多。鸟商在给她说书时,对她动手动脚。在阿妈的呵诉下,才悻悻的离开。她不懂,人总是有很多私欲。快乐的在温泉中嬉戏,优美的曲线一览无余,姣好的面容写满了幸福。她还是个孩子呢!不知道这个世界都需要伪装,不能这样裸露在世人面前。“我”在看到这个场景时想入非非的念头一闪而过,更多的是被她那孩子无知的单纯感动。

  舞女少女情窦初开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和羞涩之情一直贯穿始终。在崎岖的山间小径行走时,“她不想缩短距离,又不愿拉开距离,我回过头同她攀谈她吃惊似俨然一笑。”她不是不愿,只是不敢,俩人之间的距离也想是现实生活中的差距一样无法跨越。她不愿拉开距离,是心中撩起的情丝在一次次的荡动。然而,她能做的只是认真的为他掸下身上的泥土,放下自己的裙摆,让他能有一个干净的地方休息。迫切的想要替他做些什么,却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本以为在两人分别直接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动人画面。她却如此的沉默,所有的语言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多余。万般撩人的心情涌上心间,压抑着胸腔,眼泪似乎就要一泻而出。天空好蓝,眼前的心上人如此美好,可他为什么要离开呢?傻傻的呆立着,表情天真,严肃。不知道要对他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对他说。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响,然后,一个劲的点头。是用乞求的语气要他留下来,不要走。还是用期盼的语调让他把自己也一同带走。可是,他会答应吗?他也会先我爱他一样爱我吗?

  太多的疑虑,太多的哀愁,终究也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哪怕是一声轻轻的再见。再见,是不是就再也不见?手中挥舞的白帕啊,愿你像一只轻盈的蝴蝶,落在他的肩上,带去我的思念。不知他会不会一直记得我,那个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2

  最近又想看日本文学了,于是就在网上找川端康成的小说来看。看回《伊豆的舞女》后,发现自己仍然喜欢这部作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短短几十页,却牵引了多少读者的心!

  作品写了作为高中生的“我”到伊豆去旅行,途中偶遇到一家流浪的艺人,便结伴而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舞女就是这家流浪的艺人中一员。舞女名叫薰子,一个十四岁的艺妓,天真烂漫,纯真可爱。她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而优美,对男主人公“我”更是表现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男主人公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的真情,以至于主人公“我”对她感到惊奇,并渐渐地产生了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她的心灵美。

  日本作品感情很是细腻,简简单单的几句,读来却韵味无穷,川端康成在这方面运用的如鱼得水,不得不让人佩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忧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无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和舞女之间的感情的描写,甚至是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是处于一种经验之中。小说中所描写出来的环境,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川端康成的作品,能够感染读者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唯美的言语,而且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物或景物,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叫人回味。就好像川端康成先生把主人公们的第一次见面,少男和少女朦胧而惆怅的情怀写到了极致,把少年人的情窦初开写的暧昧、灼热而煎迫,这种日系唯美意境的冷抒情,澄澈如水的诗意语言平添了淡淡的回味。主人公“我”对于舞女薰子似恋非恋的朦胧之情,不可以用成年男子的粗俗情欲来形容,那是一种甜蜜而又烦忧的感觉,既不知道该怎样把握,也不想眼睁睁地让幸福溜走,于是幸福着,也烦忧着。

  准确地说这是一篇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别,而告别也就是永别,这中间是一个情窦初开和自持自省的过程,什么都木有开始就结束了,就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这个爱情故事就像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蓬勃而短暂,鲜艳而凄美,正如文章中所说的一样,“轮船开出下田的海面,伊豆半岛南端渐渐在后方消失,我一直凭倚着栏杆,一心一意地眺望着海面上的大岛。我觉得跟舞女的离别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船舱的灯光熄灭了。船上载运的生鱼和潮水的气味越来越浓。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暖着我,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瞬间相识,瞬间离别,我们知道萍聚没有结局,于是哭过、伤心过,还是要笑着回忆,回忆那短暂的幸福。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3

  我读川端康成的作品并不怎么多,之前在购买一本教材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川端的作品(小说集)——《雪国》,据说是大学生都可以看的一本,且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于是抱着一种消遣和猎奇的心态从网上将其购买了下来,不到几天书就到我的手里了,倍感高兴。其表面包装的十分精美,是一个优美的女子顶着一顶红色的围巾,她的右手缓缓的将围巾的一边委婉的掀起来,一种优美顿时浮现在心中,在想——这位女子莫非就是舞女不成?当然,这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在我的记忆中,川端康成是自杀而亡的。这样说来还有些遗憾和悲伤,一位禀赋了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和西方现实主义的作家就这样缓缓的不解人世,再次觉得有些遗憾。于是借这篇《用眼泪缓解忧伤》来祭奠这位伟大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文字,只有带着忧伤才美。就好比,一位美丽的女子,眼睛里时刻流露的那种另人怜悯的眼神一样。川端的文字,看起来并不怎么华美。变有种王小波的真实在里面,但比起之前所读的那些作家而言,他的笔风更显得尤为的真切。对现实的把握极其的到位,每一个场景都是那般的令人想象,这在文学的要求上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基调。不知道,叶先生(叶渭渠)当时在翻译川端的作品时是不是加了点自我的色调,读起来还是有些拗口。这些对于《伊豆的舞女》来说都是一些后话,我们需要品尝的是舞女和他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和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细节。

  说,他要出去看电影的时候,舞女正在和楼下的一群小孩子在玩耍,舞女看着阿妈,那种表情是一种央求,央求能和他一起去看电影,而舞女所作的一点细微的动作是将他的木屐放下。(这木屐被舞女缓缓的放了两次),作完即罢,舞女的愿望是始终没有实现,这样看来,阿妈或许是一种爱情的抹杀者,但我们即便是在怎么责备和辱骂,阿妈的行为也是可以体谅的地方,因为工作,舞女必须留下,因为需要,舞女也不得不留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眼泪缓解离别的仇恨和不舍,在文中的最后一些地方,作者写的十分的深刻——“我坦率的说,就是让人瞧见我在抽泣,我也好不在意了。我若无所思,只满足于这份闲情逸致,静静的睡一晚上”这是在一个小男孩的关心下,作者的一些心理活动。他没有办法,即使是如何如何的伤感和不愿,舞女都没有伴随着他踏上去往东京的那条船,和他一起去的是思念,一种痛彻的思念。

  我亦能理解这种阔别的感伤,不是因为我也要去东京徘徊,也不是因为我在船上流过动情的泪水,哪怕是一点抽泣,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也是奢侈的。若想,一个男人为一个舞女而留下这般泪水,可显得这个男人是多么的爱念这个女子。但上苍就是喜欢开这样令人痛恨的玩笑,现实是残酷的,但更残酷的是这次分别,不知道下次的相聚又在何时?作者没有留下确定的日期,也没有留下过多的言语,只是用眼泪宣泄了一番,我们不能知道,这眼泪能否一直流到东京?

  当细细的读完之后,便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他用眼泪化疗离别的不适,用双眸解释分别的痛楚。即使是少年的那句带有丝丝宽慰的关心,在我看来,也是多余。唯一的办法,是阿妈能让舞女与他一起坐上回东京的那条船。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有时候一场凄美的阔别总能谱写出令人感慨又有遐想,忧郁而又遗憾的曲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27739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