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语》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书笔记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此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此话告诉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与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的读书笔记2

  真理是最朴素的,就好像春天永远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当我捧起《论语》时,就好像坐在杏坛之下、白果树旁,听圣人谆谆的教导,如沐春风,心灵在激荡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学会了谦逊,知道了“见贤思齐”的内涵,懂得了人无完人、人人皆有闪光点的道理。在我自大、骄傲时能低下高傲的头、弯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虚心向他人学习,让我变得充实;发现他人的缺点,让我学会了自省。

  虽不为师,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却与我息息相关。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诱导教学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学会了学习。在我学习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时,我知道了应该如何应对,在什么情况下是向老师请教的最好时机,充分发掘了我的潜能,又让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乐。

  圣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我在学习中几多埋怨的心结打开了。长期以来,我因为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其他学科的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时,唯有数学成绩像耀眼流星后微弱的尾巴。为此,我痛苦过,也努力过,但付出之后的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数学成了让我恐惧的学科。在这种境况下,我步入了八年级,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老师问我的问题我总能回答出来了,上课时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渐渐地,我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冲动,课堂上准确的回答,老师的表扬让我的信心也足了(实不知我回答的问题都比别人的简单)。成绩竟然真的突飞猛进的上升。后来,当我问起老师他是怎么让我这块顽石开窍时,他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当时你的底子有点差。我明白了······此时,我仿佛从老师的笑容中看到了圣人的影子。

  “贤哉,回也。”我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总能从老师或者家长那儿得到奖励,有时虽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增强了我学习的动力。“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当我犯错时,老师和家长又俨然像孔圣人一样对我严加管教,受到应有的惩罚。句句严厉的话语会令我如醍醐灌顶,激活我内心深处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论语》,没有让我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打开《论语》,我就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坛边、白果树下,倾听圣人的谆谆教导,那一句句话语如心灵的及汤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灵魂。

  《论语》,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书,谢谢你与我同行。

  《论语》的读书笔记3

  我读了《论语》后,感觉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坐在我的面前,他深邃而高远的目光,穿越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和蔼的注视着我,牵引着我。使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空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幻,我仿佛又回到了孔子的时代,孔子正襟危坐,向弟子们传授学问。孔子是位贤人,两千多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一丝不苟的言笑循规滔距,而且一开口是:“君、臣、父、子。”一笔口试:“仁、义、礼、忠恕、孝悌”之类的“圣贤老师”。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崇高和纯洁的一面,他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人格和尊严。

  孔子在三十岁时,曾带领弟子去周游鲁国,他实施他的“仁、义、礼、忠、孝”来教导鲁国之臣民,但是鲁国的鲁庄公整天沉淀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孔子带着失望离开了鲁国。孔子说:“为正义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月。”我能感觉到,孔子当时那种失落而悲伤的心情和他那一腔热血具有远大抱负的理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那种感觉简直比吃了黄连还要苦上百倍。不过,孔子却从来不会呵斥一个他值得呵斥的人,他最终成为了千古传颂,人人皆知的圣贤之士。

  孔子的忠、孝、礼、义体现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之上。相传孔子为了认识父母的坟墓,而把他们的坟墓堆成像小似的。孔子在父母生前无微不至的关心,这就体现了他授与百姓的“孝”字。死后他依然如故的每年去祭奠。以为两千年前的“圣贤仙师”教会了我“仁、义、礼、忠、孝。”齐全,让我一辈子受益匪浅。

  我将永远铭记先师留给后人的文化宝库,带给人类的财富。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历代帝王都用“仁者爱人”来热爱人民。孔子的丰功伟绩,后人将永远铭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40148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