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二优秀作文

高二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高二优秀作文合集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优秀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优秀作文 篇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又是一年月圆时。

  是月流光,清辉洒遍人间。漫漫月华无边,如霜如雪,照彻寒夜,流翠泻玉一般。千年之前你亦曾处于同一片月色之下,你写下了“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字字璀璨,句句生香,映亮华夏三千年。

  月光朦胧,照人沉入梦乡。再睁眼恍惚已置身一叶扁舟,江水无声荡漾。黑夜清冷,四下无声,船首正有一人负手而立,一袭白长衫在江风中簌簌抖动。月色如水,清笼在他周身。江风颇为寒凉,他衣衫单薄却身姿挺拔,在夜色中傲然独立,如同一株空谷脱尘的竹。

  他回头,见多了一个生人,一怔,旋即拱手,温声道:“在下苏子瞻。”声音清朗,淡然无波。一双深幽的明眸是少年独有的清澈澄明。我讶然,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此时恰值风华正茂,正是一名意气风发的翩翩公子!他的眸中满载对未来仕途生涯的向往,我却不忍心讲述日后的历经坎坷,晚景凄凉,旧雨飘零,朝野已再不复他二十岁所见的“平和世界”。

  内心几多徘徊,却终是开口询问:“若你日后不再这般意气风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你当如何?”

  不曾料得他竟展颜,畅然的笑意带着几分豁达,年少清狂的嗓音在夜空中回荡,震乱了平静的江水,惊醒了清冷的月色:“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吟罢,四周景色倏然转变,只得见他衣袂翩跹隐匿于如墨夜色,白衣胜却三重雪,眉眼之间神采飞扬,不惹尘埃。江山如画皆是因他而生,月色消弭前亦多在他衣襟上染一抹孤光,天地间唯他一人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再见到苏轼,他已步入中年,清狂张扬已不复,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安然睿智,是看淡人间百态炎凉的安之若素。虽被贬谪,却不见忧愁苦闷。他写下“鬓微霜,又何妨”,写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心间澄明开阔,只见豁达未闻悲愤,他懂得不应拘泥于一时失意,人生短暂应向前直行,可谓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依旧是月夜,月色如绸,他举酒问天的身影如少年时一般洒脱,白衣如旧眉目清朗。苏轼立于江畔,衔觞赋诗,须发皆白,蹁跹若谪仙。苦痛已成往事,消散于岁月的流淌,如今的他心绪旷达,笔下豪情万丈,读来皆齿颊生香,流芳百世。人生在世不过尔尔,他恣意地年少,他从容的老去,他一路从芙蓉笑开走到莲成叶老,似水流年仍在,鲜衣怒马未变。世事浮华似柳絮随风而散,沧海桑田弹指一挥亦是过眼云烟,唯有他笑看人间,不曾随岁月而变迁。

  醒来时,月上中天,如水月色昭示方才不过梦境一场,而苏子瞻清傲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正是那一阙《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寒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二优秀作文 篇2

  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的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又有谁能体会父母的心。

  文章摘记:“瞧,那就是他娘!”我赶紧说:“别听他胡说,她才不是我娘,我娘到城里走亲戚去了。”那同学不知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点子,他说:“你如果学她的模样走几步路,我才相信你的话。”没办法,我只好学着娘的模样一瘸一拐地走了几步,娘被这边的吵闹声惊动了,扭过头正好看到我,她身子猛地一抖,眼睛闪着泪光,匆匆地走开了。

  丑娘真的很丑,她奇丑的外表令儿子反证了“子不嫌母丑”的俗语;丑娘真的很美,她宽容的内心令儿子品尝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愧疚。听着跪在母亲棺木旁的儿子那一声声呼唤,我想说:赶快为我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虽然在物质享受上我们给予不了父母什么,但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多替父母去做。为父母做一顿晚饭,洗一次脚,在生日时给他们献上真挚的祝福。仅仅是这样我觉的父母也会感到欣慰的。不要问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要问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我们都长大了,也应该懂事了,而不是整天的在这里虚度光阴。若是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不争气,他们会多么伤心。我们又怎么忍心呢?不觉得这样对父母有点残忍吗?

  我们可能永远不明白我们的父母在想些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平平凡凡地生活辛辛苦苦的工作是为了我们。我想等我们明白时,我们也许已是自己子女的父母了。但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和对我们的付出啊!

  我们应从现在起,努力的学习,认真的生活,为了父母,拼搏、加油。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高二优秀作文 篇3

  美这个字在我心理存在了很久,很想给她安个家,有个相当高贵的名分。然而,自己对其产生的一点点感觉一露头,马上又被另一种意象淡化。反反复复,沉淀的碎片不断加厚,就是说不出美的整体概念来。她的神奇魅力是什么,为何把我迷的神魂颠倒,还想象不出她到底好在哪里?

  我开始追随,寻找,意化,跟着她的影子奔波。字典没有美字的解释,只说和丑相对,对于这种回答我相当地失望。又翻了几本美学书籍,看看前人是如何意化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只好感叹地说“美是难的”;英国美学家柏克,只把人们的经验归纳一下:“光滑”“体积小”“色彩鲜明”“渐渐地变化”;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法国的狄德罗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美是关系”,“美是生活”;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最高的欣赏”。这些国外著名大师说的不无道理,可那是局部印象和意化形式,多种不同的解释一归纳,还是泛化,我还是模糊不清。

  我又翻开老祖宗留下的文字,看看他们的感悟认识。庄周说“《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孔子就曾称颂《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且说听了《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从他们对美的感受,说明动物没有审美情趣,只有人有这种特殊的辨别能力。如果把这种能力归结为天性,我还是不会接受,理由很明确,人同样是进化的动物。显然没有折服的力量。

  我从造字人的意识可是想象。美应该是个象形字,她站在那里活像一位健壮活泼的少女。可她不是亭亭玉立,而是手舞脚蹈,展现一种能动的魅力。由她马上会想到,舞台小生上下翻飞的花棒,两头的红缨秀出一个个精彩的造型,好像美就在手中,舞动的飘影就是思维的展露。台下人跟着她的变化感觉想象。如果从这一点意化,美应该是变化中的完整形象,不确定因素随景而致;她应该是视听效应和心理需求相适应的欣赏意识。任何的分隔和不适都会对美残损。美本身不存在意义,因为人的特殊禀性作用于物体上的存在意识,才让她鲜活亮丽起来。

  美的审辩如此散化,变化的让人眼花缭乱,给我们的.想象带来如此大的空间。我没有理由给她下一个恰当的定义。因为我们也是一点一点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从外观到心灵,从感性到理性,从粗放到精细,从精神到道德……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美的影子,都有我们会化的空间。我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感慨,不断迷失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erzuowen/39850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