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国学作文

国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国学作文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作文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与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与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作文 篇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家园;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现代教育和社会的神圣使命。

  党的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进一步弘扬民族正气,振兴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知识增长,人格发育和精神成长。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断、忠恕任事”的具有现代品格和现代意识的成都人;并以此为契机,重建灾后精神家园,提升市民的文明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实现文明城市的深化和城市精神的凝练。经典诵读通过活动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原则,立足在社会,面向我们努力实现传统经典文化的当代转换。

  使之成为今天重建成都人文精神,塑造现代成都一代新人的现实力量;我相信通过经典国学的诵读,一系列估算的浸润,一次次行动体验。在知识的习得,精神的养成,人格的培育等方面,一定会受益匪浅,同时也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人文成都以及浓郁的民风民俗。国学经典如同专为欧美配制的精神食粮。当然,由于对国学和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份“食粮”也许不符合各类“营养师”的膳食标准,也不一定适合各类人群。搭配也许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善,但只要细心咀嚼,不断吸取,便能强身健体,益智养心。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那些精神丰盈,精力充沛的人,才可能拾阶而上,登临人生巅峰,领略无限的人生风光。但中小学是人生之旅的起点,培育精神,积蓄力量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诵读国学经典至关重要;传承国学经典,基础在我们,重点在教育。愿在学习国学经典中积聚精神力量,在诵读活动中收获人生智慧,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历练自己的修为,为将来踏上更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做好充分的文化与精神的准备。

国学作文 篇3

  我喜欢国学课,因为它很有趣。国学老师讲授知识,不仅阐明意思,还会讲一些典故或者融入小品,我每每听得津津有味。

  国学,是什么呢?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迎来了摇着扇子,挺着腰杆,迈着八字步的国学老师,“古代有个伟人叫孔子,他的身高达两米多!”国学老师的开场白就把我们惊呆了,“哇!”“怎么可能!”“那不是和姚明一样高啦!”国学老师摇着那把写着“论语”二字的白纸扇,一收,“不信?请看孔子的简历。”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不知不觉上完了一节课,最后也没看到哪里说孔子的身高,只记得我们快乐的结束了国学第一课。第一次接触国学,我就深深的迷上了它。

  记得学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之前,国学冯老师一个人演了两个人的小品。“妈,老子肚子饿了,快点把好吃的端上来。”同学们听到冯老师孩童般的声音哈哈大笑,冯老师把写着“子”的白纸扇一转,变成了“亲”,“好,宝贝儿子。”白纸扇一转,“怎么这么难吃,给我重做!”只见冯老师把桌面的书本狠狠地推下地,同学们笑的同时好像又开心不起来,纸扇又一转,“儿子,不能挑食,刚才妈妈尝过了,味道还不错,况且是妈妈辛苦做的!”纸扇“啪”的一声一收,“同学们,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儿子太不懂事了!一点都不体贴妈妈!”“儿子一点礼貌也没有!”……同学很激动,这时冯老师念起了“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是呀,既然我们作为孩子,就要从小学会待人的礼仪,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爱戴朋友。你们能重新演个小品吗?”在冯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找拍档,认真的排练起来,下面看看我们的版本吧:

  甲:妈妈,晚饭弄好了吗?要不要我帮忙?

  乙:乖儿子,早弄好了。

  甲:妈妈,你辛苦了!我长大一定好好报答你!

  乙:不辛苦,你健康快乐长大,做有用的人,妈妈就开心了。

  甲:我一定会的!妈妈,你做的饭菜真好吃!我长大了也给你做好吃的!

  冯老师还请了几组学生上去表演,后来激发同学们自创生活中的故事,有师生之礼,生生之礼等等,通过这些表演,我们都明白了什么是“礼”,怎么用“礼”。

  国学课真有趣,我不但享受了它的乐趣,更学会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oxue/42192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