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故乡·我(5)

故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故乡·我9

  社会时代物欲横流,人生旅途人来人往。浮躁的社会促使我们需要寻求一方净土来抚慰心灵,也许我的两个家乡就寄载着我这些情思与愁绪。

  陆丰市桥冲镇里面有一个叫做东坑村的小村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近几年来,为了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以前长满藻类的小池子洗干净了,以前祭祖的老房变样了,以前道路的脏物消失了……但不变的仍是人情好客这一特点。记得每当某户人家办喜事,连着的整条街的七八户人家都会受邀,邻里之间共享欢乐,共谈论村内外琐事……现在偶尔回去的时候,碰巧有人家办喜事,还是能再现这一温馨又难得的场面,有时被办喜事的东家看到了,还能得到点甜品吃。虽然可能不认识新郎新娘,但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们。

  除了家乡村民的朴实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有一个地方更是承载着我童年,那是一个暗淡的一所村小,那里基本不会有外来的教师愿意来这,那里的孩子也对知识也没有一个概念,但是他们具备外面孩子的“野性”。

  小的时候,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然我也不例外。记得当时最喜欢玩的就是一种由两个人用腿或者其他身体部位勾住的跳绳游戏。我最喜欢他们用中指勾住,那是最高的,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这不但高,还很窄,要成功跳进去有难度。还记得有次失败了,把膝盖摔流血了,接着一片号啕大哭,招来了老师的关心和苦口婆心的安慰。可,结痂掉落后,又继续玩最高的那个。

  童年是孩子最无烦恼、最自由的时期,即使流泪大哭过,但接着的又是一片笑声。

  后来,我们全家搬家来到了另一个家乡——碣石,开启了我的青春少年记忆。

  如今,来这已经将近十年了,虽说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碣石人,但碣石却留下了我整个成长记忆。

  随着社会进步,碣石也跟上了潮流,我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交到了更多的朋友,遇见了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感受到更温情的支持和鼓励。

  “贵人相助”,这似乎与我刚来碣石那几年完美契合。我遇到了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位老师—我的班主任何老师。很多不明事实的学生总会说,“这个老师特别严格,可能你们以后不会有课后活动”……可实际上,我们班所拥有的活动是最多,最具价值,最具有意义的。还记得当时初三那年,其他班只有学习,而我们还有欢乐和爱心。在这一年,他带领我们做志愿服务,到教室楼打扫、为学校打理存放很久的教学资料库……也许当时可能会觉得老何在浪费我们学习的时间,可现在想想原来这一些举动对我产生了影响。让我更加热爱劳动、有集体意识、热心服务……对我对公益事业所产生兴趣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老何对于我来说,真的可以说是贵人,可能他自己并不知道。但,从他选我为学委那一刻起,他不断给我锻炼的机会,无数次鼓励我上台讲话,无数次当我在低谷时的支持和鼓励,无数次引导我指挥……渐渐地,我的胆量变大了,领导和策划能力也提高了,让我更加的自信了。

  但正如亦舒所说的“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之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舍不得也得离开”,这些都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将其深藏于心底,浮躁时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心灵抚慰。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纵使家乡许多方面比不上发达的城市,但那里所承载的记忆足以让我深爱着它,纵使将来外出发展,也绝不忘哺育之地—我的两个家乡。

故乡·我10

  我的故乡唤作碣石,依山傍水,边陲小镇,停云霭霭,深巷白墙。那波光粼粼的海,我心心念念的吃食,淳朴勤劳的家乡人,都是我不能忘却的,不知有多少柔情,落在这一方天地之中。

  浮天沧海远,浪涛安悠悠

  碣石靠海,去看海对于生长在碣石的孩子来说,从来都不是一种奢望。在我心中,黄昏之时的浅澳湾便是一天之中最美的景色。

  沐浴温柔的斜阳,伴随清新的海风,光脚踩在绵绵柔沙上,目光所及是星星点点的渔船,是满眼渺远的湛蓝和耀眼的金黄。潮起潮落都是轻轻的,海面是那么安静。余晖把天空染成绯红色,波光粼粼的海面折射出动人心弦的光芒。旁边还有小孩的嬉戏,大人的笑声,一切都是那么悠闲,那么美好。

  双脚踢打着白色的浪花,意外地舒适清凉。弟弟那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浸了海水,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泽。他咧开嘴笑着,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肤色,一头扎进海水里,舒展着四肢,黑色的头发忽而出现,忽而消失,渐渐地离海滩越来越远,周围有好几个一模一样人头,根本认不出哪个才是弟弟。直到他伸出手臂远远地朝我招了招手,我才认出来。

  归来的渔夫牵着渔网,弯腰走上岸。父亲最爱吃的就是这新鲜,活蹦乱跳的鱼,于是便上前挑了几条,带回去炖汤。我知道的,无论过多久,这片海都一直在这里,承载着小镇中人的美好记忆。

  深巷老树旁,香飘千万家

  作为一个标准的吃货,碣石的吃食总是不能错过的。豆花,薯粉丸,甜面,都是平时街边常有的小吃。在碣石逐渐现代化的同时,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新鲜的吃食,而我始终对这些传统小吃有着深深的执念。

  走近一个在老树边的传统小吃摊,旁边总会围着许多车和人。不管什么时候,点上一碗豆花,甜面或是薯粉丸,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面前的人来人往,无论心情如何都是一种享受。我喜欢那里的豆花。只要有空,我都会让父亲带我去吃上一碗。蒸成的豆花呈淡黄色,舀上热气腾腾的一碗,放上满满一勺的红糖,香甜的豆花入口即化,黄豆散发的清香还留在齿间,整个人都惬意了起来。旁边也有很多人在吃,男女老少都有。大家谈笑风生,豆花的香气飘出了小巷,飘进千万户人家。

  碣石还有一道特色吃食,叫做菜头丸。菜头,在碣石话里是白萝卜的意思。汤圆大小的菜头丸,沾点辣椒酱耗油之类,一粒入口,香嫩的口感顷刻间让我得到无与伦比的满足,同时也惊讶于碣石人的智慧,用简单的食材便能做出如此美味的吃食。

  稚子戏相逐,蒲扇摇万象

  童年时,我总是结伴一起到家附近的树阴下乘凉。明明家里有风扇,可就爱往那里跑。

  玉兰树下是石椅,有老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也有小孩在旁边追逐打闹,玩累了便坐在石椅上,夸张地吸着鼻子,闻那浓郁的玉兰花香。

  大人不管是不是自家的孩子,都一边往孩子们背后塞干毛巾,一边小声数落着孩子们的淘气。老人则一边慢吞吞地摇着蒲扇,一边讲着以前的故事,哼着从前的歌谣。我们总是开心地围在老人身边,一边捡玉兰花,一边听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歌谣:“头碗鸡,二碗鸭,三碗南塘豆干炒猪肉……”

  晚风卷来饭菜的香,不知不觉,灯火竟已朦胧。大人扶着老人,老人牵着稚子,回家的路上,欢声笑语。良辰不外乎如是。

  碣石,我的故乡,虽不及城市的繁华缤纷,但也有自己的韵味。我愿倾尽所有柔情给这个小镇,只希望碣石能一直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xiang/44344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