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论文

合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合作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走向。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层次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以期丰富我国教师文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背景

  “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文化更新的过程,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倘若得不到改造,转型的过程便永远不会完成,现代社会也永远不会到来”[1]。当然,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也将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且应承担起通过人才培养和文化辐射引领社会文化现代化这一重要职责。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就是社会文化革新的必然要求,它所诉求的不只是对课程文本的变更,更是对课程文化的重建。它要求学校文化的变革;而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重要部分,也必然发生变化。新课改尤其是课程综合化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事实上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教师群体力量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合作文化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必然走向。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追求。它代表了教师文化不断走向团体合作、团体共生的趋向。教师发展强调专业自主意识,但不意味着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要“打破相互隔离,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帮助”[2]。教师之间一旦形成合作文化,将会以一种内隐的方式规约着教师群体的行为,这无疑将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教育发展的“软因素”。因此,努力探索其可行路径,呼唤教师合作文化的自觉,将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80年代后,在教育改革潮流的支撑下,对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批判在西方教育界也渐高涨,合作文化逐渐受到关注。对其研究比较权威的是学者哈格里夫斯,他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教师文化的变革是学校获得发展和实现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并把教师文化的形态划分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从组织文化和微观政治学的视角,认为是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具有自发性、自愿性、超越时空、不可预测等特征”[3]。他认为自然合作文化是真正的教师合作文化,开创了现代对教师文化类型研究的新方向,为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hezuo/5075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