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5大学新生开学校长寄语

寄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两天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喜悦和清新的气息,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充满期待和信心的青春活力。今天是XX的一个重要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

  XX欢迎你们,因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XX教师的最大快乐,培养出胜过自己的学生更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我相信,这里将是同学们放飞梦想、成就卓越的舞台,你们的奋斗将会创造无比精彩的时代!

  同学们,你们已经踏上XX的甲板,开启了实践梦想的新航行!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读大学?

  你们充满朝气、个性鲜明,入校平均年龄18.4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你们成绩优异、思维活跃,从全国935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绝大多数同学位列本省市前1000名。

  但是,大家为什么要上大学?

  尽管大学的中心使命是培养人才,但只是把大学作为目标,仅仅作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可能会使我们忽略大学更多的价值。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首先,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社区,它可以增进我们的睿智,提高生活品质,激发和拓展潜能,为大家提供了一种人生转型的体验和思维的训练,以成为未来社会的优秀建设者;其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主要机构,她是智力、创新和思维的殿堂,通过知识的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和文化思想的交流,发展友谊和人际关系,激发形成创新思维的知识结构、培养思想的独立性、形成对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分析力、鉴赏力和判断力,成为未来的领导、领军人才。

  同学们,全球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沟通越来越快,新的科技和产业变革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而新一轮的竞争与融合正在全面加速。

  所以,我希望你们,把大学作为人生的新起点,要做好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如何思考的转变,以开放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和新思想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读书和独立思考习惯,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能力的关键,也在于更富创意的思维方式和更具效率的利用创造力的方法;我希望你们要向师长学习,要做好从学习知识到追求卓越的转变,学习做人、学会做事、学做学问,从训练自己成熟健康的心态开始,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创新能力,要训练相互尊重与包容、相互合作与激励的团队精神,形成从容淡定的气质和勇于担当的品质;我希望你们要向实践学习,要做好从学习知识到未来引领事业发展的转变,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把握积极沟通和多文化交流能力,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我,改善人生质量的关键,更在于要脚踏实地,不仅知道问题是什么,而且有能力去解决它。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读XX?

  我想理解XX的定位会有助于你们读好和融入XX。

  首先,XX的教育不仅仅在于课程设计,更在于拥有一支杰出的师资队伍和他们的言传身教。经过59年的建设,我们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精英人才和领导型人才。我们有高镇同、李未等著名科学家,有以国家科技奖一等奖获得者徐惠彬、张广军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中青年领军人才,有李尚志、姚晓玲等为代表的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卓越教师群体。全国模范教师陈懋章院士的“做人要傻,做学问要痴”的人生境界,以及一大批教师的学术和道德文章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习楷模,是XX“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精神所在!他们将是你们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师益友!

  第二,XX拥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XX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把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近年来,通过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班和知行文科实验班;通过培养方案改革,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育人的基本保证,把国际合作交流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全力推进具有“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能力”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为本科生培养方针,构建了核心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科研实践训练等一体化本科生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著名大学和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在我们的校园里,一大批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XX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是全国高校的旗帜。XX大学生研制的“XX1号”与“XX2号”探空火箭、小卫星、无人机等已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典范。

  在我们的校园里,活跃着105个学生社团和大学生艺术团,XX行进管乐团应邀参加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XX有永不落幕的航空航天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国防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专题讲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yu/13168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