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本单元教学为默读的综合训练,在培养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理解能力。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细细品咂这篇佳作,学到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中得到对社会与人的感悟理解,获得艺术的享受。

  2、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加深对小说有关人物描写的知识的了解。

  能力训练点: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本篇小说人物个性的认识并不是唯一的,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

  三、学法指导

  理解——品味——感悟

  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主要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求学生圈划出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四、教学方法

  1、这是一节智慧技能训练课,重在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因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讨论法,另外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件(显示天平画面)――作者介绍――提示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提示思考问题――提供知识迁移的情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播放课件,显示课题及天平画面)心就象是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2、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感受一下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题一:试根据下边提示的线索,从不同角度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种:原因(悬念)→结果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第二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检查预习二、通读课文,解读“变”。(设题思路:读过课文的同学,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阅读全文后填写下面空格:

  身世变化:穷富穷

  不变的本质:虚伪冷酷自私(人类需要克服)

  态度变化:撵盼躲

  (三)品味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①阅读完本文,你对哪一个人物最感兴趣?(设题目的: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②解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目的:完成教学目标,圈画词语,体会作用,班级交流,师生互相评点,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3研读重点,剖析“心”

  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重点分析文章高潮部分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吗?

  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勤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的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的“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的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心理变化过程:(父亲)猜测——否定——不放心——与船长搭话——真相大白。(母亲)莫名其妙——伯——哆嗦——马上回答——暴怒。

  小结:小说人物寥寥,却分别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手法,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笔墨,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这篇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对于他所写的事件和人物,莫泊桑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喜爱,有所憎恶的。这些,他也不用自己的申述来表白。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挖苦菲利普,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贬斥菲利普太太,也没有用任何特殊的颜色给他们抹上花脸,或者让他们变成畸形,只是疏疏落落的几处写他们看来仿佛好笑的言谈举止,可是菲利普夫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已经出现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

  4总结

  作者塑造这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为了表达他对社会和人的认识。他们的结局怎样?这一切都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解答。

  (四)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的女婿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五)推荐作业

  1、写一篇作文,反映和发掘身边的社会人际关系(提示:类似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2、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相关文章:

1.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2.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3.我的叔叔于勒课程反思

4.《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6.《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7.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4篇

8.《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34247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