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美丽的民俗村寨(4)

民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走进布依寨,前面一个门楼后面一个院子,四周都房间,看到满地不规则的石块,突然有一种脱鞋赤脚步行的想法,想亲身体验一次漫步石板房的脚掌冰凉感觉。大门上方挂着两个妖怪一般的木雕面具,屋里的布置也是简陋,一个头裹蓝布,身穿黑衣,脚脚草鞋的阿姨,静静坐在墙角用放大镜研究黄历,聚精会神,对我们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客厅里一张醒目的神台,供奉的观音菩萨。两旁的木雕千人头像,面目狰狞。案桌上一盏油灯,佛具不多,卜卦用品两三件,可见布依族人民非常信鬼神,崇拜教会与祖先。里屋一黑漆木床,一辆纺车,一个火塘与烘干架,一个石磨台,几个泥坛土罐。其中一间特别别致的房子,就是手工编制坊,门口两个篾条编织的斗笠上写着“竹编”。进入敞开的门,里面的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竹条工艺品与古董,杯子,扇子,毛笔,乐器,首饰,动物十二生肖,画卷等等不计其数。墙上挂着的是斗笠,草帽,草鞋,背篓,竹筐等,标价不一。旁边一个中年女子在津津有味绘画竹片上的图案,对于来客提出的讨价还价,表示可以商量。细看这些工艺品,格外精致,每一件都是爱不释手,放在手心便是块宝,甚至草鞋也是珍品一样。绘画雕刻的图案色彩鲜艳,俱手工制作,饱含智慧善良心灵手巧,有较高的民间艺术收藏价值。正在琢磨眼前的这双草鞋,跟我的脚一样大小,39M,不禁想起当年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草鞋,是否就是这个摸样,不过是一个实用,一个参观实用罢了。想着想着,隔壁的屋子传来了欢快的鼓声,听说是瑶族村寨的歌舞汇演。

  绕过几座石板屋,走进广西河池瑶族民居。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热情古朴的民族,男的耕作狩猎,女的纺织刺绣,晚上聚会把酒当歌。其服饰都是头缠布带,身穿无领马褂,月牙挂饰,玉器耳环样式较多,脚穿布鞋。长期居住在岭南一带,为我国国家统一多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瑶族历史文化丰富,风俗,歌舞,服饰五彩斑斓。其中“耍堂舞”“长鼓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瑶族文化的一株奇葩,俱岭南文化画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瑶族体系最繁多,有过山瑶,盘瑶,平地瑶,高山瑶,八排瑶,蓝淀瑶,茶山瑶,白裤瑶族等,瑶族人民分布极广,遍及世界各地。

  走进瑶寨,土木结构的吊脚楼,远看就是多出一个屋顶,别具匠心,近看就是有许多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褐色屋檐下面挂了长长一串玉米,大蒜。听说瑶寨人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之外,很少跟外面的人来往,对耕作纺纱比较精通。可想高山瑶红脊十三梯田,怎么就是那么美丽,富饶。一层一层,一片一片,一山一寨,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歌声嘹亮,就如世外桃源,那么安逸,让人心旷神怡,仿佛那些梯田阡陌就出现在眼前,让人突然有了一种罢世归隐念头。

  瑶族民居的房子挺宽敞,门口的原始耕具,插有羽毛的斗笠,就是他们开天辟地的宝典。屋里的左侧,会有一个大酒坛,肯定对酿酒颇有研究,想必那些闻名的瑶族米酒是如何的美味,便会勾起游客的食欲。酒坛旁边有两个长鼓,高矮不一,鼓面都磨损泛白,看到这里的火塘,便会联想到晚上的篝火晚会。一边喝酒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是多么的惬意,这个风俗跟壮族挺相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瑶族采用的篝火晚会,壮族的是对山歌,同时新娘出嫁穿红衣,而不是黑衣。瑶族民居的厨房跟汉族民居颇相似,你看走进厨房,可以看到一个双锅灶台,两个大铁锅一支铁锅铲,灶台上面摆一个油罐、一盐罐、一个木瓢,一条黑烟囱伸向屋顶。屋后的杂物房与水井,比较宽敞,窗台木板已经破损,斜挂几根蜘蛛丝,在风里摇摆。一口古井如水缸大小,清澈见底,井壁四周长满青苔,一枚飘落的黄叶,弄皱了水里入迷的影子。

  对于外国游人,对这些古朴的农家,似乎没有意思。但是对瑶族人民的吃新节、祭生节(祭牲节)、分食死人的传说、悬棺之谜、神树之说倒是挺感兴趣,可是里面的瑶民拒绝解释里面的奥秘,表示对于此事无可奉告,就是瑶族的风俗之一。当瑶族民居旁边的村寨传来一支芦笙、笛子声音时,路上的外籍游客便快步走上上面的寨子——苗寨。

  苗寨,桂花飘香,香溢满路如痴如醉。溪水潺潺,流入心间心旷神怡。

  苗族民居,印象最深的就是苗银、苗医、苗岭飞歌、安宁(苗家女)。

  苗族有苗文拼音与图文方案,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从事农业,油茶、桐树、漆树木业等。房屋均采用吊脚楼,跟水族民居相似。苗家阿妹擅长刺绣,纺织,苗服款式繁多,色彩艳丽。唐代诗人杜甫诗里写道“五溪衣裳共云天”。光是妇女衣服就有100多个款式,系中国民族服饰之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盛装”,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品就有几十种。苗人喜食酸味,喜欢喝酒,以酒示礼、以酒传情。喝酒随时间,地点不同而礼俗不同。有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充分体现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隆重的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经过一面巨型大牛角鼓,就踏入苗寨大门,里面立即闪出一个身材苗条的苗族女子,体态轻盈,身穿苗服,头戴苗银,踏步而来迎接我们。跨过平安桥,就是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大堂里中间放一面红漆龙头牛角大鼓,龙头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两排锋利獠牙,鼻孔上插一支长长的野雉鸡尾毛,额头上明显一个“王”略显霸气,旁边的两个小铜鼓相当醒目,四条黄色竹棍斜靠着屋梁,竹条中间吊一节绿色斜口毛竹筒。苗家阿妹介绍,这就是苗年时,为了慰劳耕牛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耕牛鼻子上抹一点酒,以示尊重。然后就击鼓吹笛,提马灯,唱歌跳舞。左边的模特身穿蓝色苗服,头戴红色幔条围头,脸冷若霜。靠墙的玻璃柜里,整齐陈列一行苗家阿妹亲手刺绣的布鞋垫,苗帽,苗服,线条粗细精密,色彩鲜明,奇花异草,飞禽猛兽,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着力仔细,让人不得不惊叹苗女的高超手艺。墙上挂着的苗银帽,更是精美极了,圆圆的帽沿上雕刻图案清晰,纹路细密不乱,细如发梢,插上一片一片银叶子,叶脉均匀可分,密如针挑。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每一个角度,都是那么逼你的眼。谁也无法相信,眼前这绝世珍品,竟出自手工制作!红鼓右面的模特身穿红色苗服,脖子上挂一串苗银,闪闪发光,头戴椭圆红帽,红帽边缘吊满银饰,表情僵硬。墙上挂红黑两套女子苗服,上面的刺绣图案精致细密,花鸟虫鱼,各有含义,如鸳鸯代表爱情,日月象征尊重,花朵代表美好生活等等。而且在大图案上面,会有意绣上银饰,金属跟彩线就这样牢牢黏在一起了,轻轻一晃,就哗哗作响,由不得让人佩服那种毅力与耐心。据说,苗族苗银自己的文字,她们就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美丽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苗人久居深山老林,对医术颇有研究,尤其是外科,几乎人人皆医。连医学鼻祖华佗也赞美苗医的精湛。苗族人民天生一副百灵嗓子,个个能歌善舞,听说哪一个人没有学会唱歌跳舞,就面临找不到对象的危险,听到这里冷不防吓一跳,咱得赶快学唱歌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feng/32872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