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明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启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清明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1

  风在耳边呼呼的咆哮,眯起眼睛抬头望向眼前的大山,丝毫瞧不见土地的颜色,郁郁葱葱的草木统治了这座山。虽然视野所及之处便是树木苍翠的叶子,没有丝缕清明的悲凉气氛,反而带着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但我知道,走进了这座山,才会发现这都是表象。

清明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及腰深的杂草。风贴着耳根呼啸而过,逃窜在草与草之间,闪避在人与人之间,推搡着我们迈开了脚步。碧绿的山林不走进还真不会知道还有这样一片枯黄的翻滚着的海洋,就像老人枯黄的生命。不走进这片海洋还真不会知道还有那样三排肃静的石墓。它们寂静的挺立在杂草丛间,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它们开天辟地时就站在那儿了,几百年从未倒下。

  触摸着粗糙的石面,感受着微小的石粒在指尖滚动。墓穴里老人的脸,估计也如同这般的粗糙,刀割般的皱纹深深地嵌入了眼角,松弛的皮肤像是轻轻一拉扯就会脱落一大块。如果有生命那还不算糟,可惜沉重的石块隔绝了一切阳光的进入,长眠于无尽的黑暗中。

  拿过三炷香,却染得一手通红,指腹轻轻摩挲着掌心,洒落一些红色粉末,伴随着飘落的烟灰,在蜡烛明亮的火光旁被新一层的蜡油所覆盖。“啊公,又是一年清明……”我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良久无言。无意中把掌心的粉末吸入肺中,猛地咳嗽了几声,还是紧紧的闭上了嘴,不再言语。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了喉咙口,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纸做的衣服被扔进火里,火舌一点一点卷上衣服的边缘,一寸一寸吞噬了这件朴素的外衣,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纸灰随风飘舞。“别站在风口!”忽如其来的叫唤打破了一片寂静,但还是没能打断我呆呆的出神。直到好像有什么东西飘进了眼眶,伴随着扑鼻而来的青草灼烧后的焦味。眼眶一阵阵的发痒,只好伸手不停地搓揉,不知是什么原因,竟感觉到冰凉的触感。猛地一抹眼角,我跑离风口,抱住妹妹微微颤抖的脑袋,安慰着:“没事,灰吹进眼睛了。哭什么呀……”她哭得那么突然,眼泪抹了一脸,一时让所有人都不知所措。风鲁莽地撞进了耳朵,我又想起来母亲在来时路上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清明节都只是一个形式,扫墓祭拜也都是一个表象,人死了又不是祭拜一下就能活过来,主要还是照顾好当前还活生生站在你面前的人。”也是这么莽撞的风,一下子撞进了耳朵,一时嗡嗡作响。

  看着墓碑上外孙女一栏中自己熟悉的名字,迷迷糊糊好像明白了什么。世上活着的人那么多,死去的人又有那么多,可死去之后就没人知道他了,所以,我们也只是为了证明他们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怀着这么悲伤的心情,不光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还有希望他们知道,世上还有人知道他曾来过,也有人会在他离开后依然记着他,念着他。

清明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2

  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被确定为法定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通过这首诗,不难体会扫墓时那种凄切悲凉的情景。除此之外,无论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还是陆游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都道出了那份淡淡的哀婉和惆怅。明。”郑板桥的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说

  到清明的雨,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语言直白却寓意深远的诗,不仅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也写出了清明时节易使人缅怀逝去亲友的心情。

  清明期间,除了祭祀先人以外,从唐代起便形成了郊外踏青的习俗。清明踏青的盛况,在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中便可见一斑。诗人张先“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诗句,写出了郊游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妇女乘牛春游采集花草,到了夜色降临仍不思归的情景。

  唐代温庭筠的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说的则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有的诗人全然不顾外界的热闹,而独守自己的一方宁静,沉迷于读书之乐中。宋代的王禹备便是这样,有诗为证:“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画家张择端通过一幅《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热闹情景。

  除了扫墓达情、吟咏踏青以外,不少清明诗还另有寄寓。“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代张继《阊门即事》)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田园荒芜、人烟寥落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招募、穷兵黩武是造成农村凋敝的重要原因。而宋代黄

  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则由景物想到漫漫人生,由眼前想到悠悠千载,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

  当我们真正地走进清明,就会明白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定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载体。无论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还是烟雨蒙蒙、芳草萋萋,清明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以及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qishi/16589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