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准音

  2、读懂

  (1)、理解字词:穷、三千界、八百盘、坎井。

  (2)、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3、赏句:你喜欢这些名句吗?为什么?

  (1)、懂得道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知道应该学习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发展是无止境的。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象流水和树木那样有根有源,扎扎实实地努力。要坚持进步,否则将被代谢掉,这是历史的规律。要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2)、含义深刻,读来受益;语言精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读易背。

  4、同桌互背互议。

二、阅读(我是中国人)

  1、自读课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受到了什么?

  2、交流理解。

  (1)、一次,吉鸿昌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人走在美国的大街上,让翻译严肃告诉不怀好意的拦路人“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侮辱。

  (2)、吉鸿昌在美国邮局寄东西,大声告诉明知故问的工作人员“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的嘲笑。

  (3)、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吉鸿昌做了个有“我是中国人”、下有英文的牌子,出门挂在胸前,昂首阔步在美国的街头。

  3、感受吉鸿昌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口语交际——怎样过“六·一”

  1、读要求:交际什么?(过“六·一”的好主意,制定活动决议。

  2、怎样交际:小组讨论,商量活动建议。各组汇报,最切实可行的为班级决定。讨论分工,分头落实。

  3、口语交际。

四、巩固练习

  把“读读背背”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

  一、读习作要求,结合习作的内容谈谈对自由写的理解。

  1、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

  (1)、“自由写”是我笔写我心,写自己喜欢的、最想写的、最需要写的内容,而不是不用选材了,写什么都行。除了可以写“习作”中提到的“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还可以写……只要是我笔写我心,写什么都行。

  (2)、“自由写”同样要注意表达方法,而不是怎么写都成,甚至乱写一气。“习作”中指出:

  A、写之前要先定出明确的中心,首先自己必须清楚要告诉别人什么。

  B、要按一定顺序写。

  C、写具体写清楚

  D、自命题目

  E、写完修改。

  二、在表达方法上面,除了“习作”的要求外,你还有什么补充?自己命题应该怎样做?

  1、不同体裁的文章,写景的、写人物的、记事情的,写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建议书、产品介绍等,除了按“习作”统一要求外,还应按各自的特点去写。

  2、命题要概括文章内容,简短通顺,生动吸引人,有兴趣可写象征性命题,如“桃花心木”等。

  三、组内交流:写什么?怎样写?

  四、完成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2、加深学生对“智慧”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修改文章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故事情节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逼计: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镇定自若”及“侧面”。)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教师板书:“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教师板书:“胆”及“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四)学生讨论拓展

  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1、写话:对于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像阿凡提、一休,我们对他们总有一种敬佩倾慕之情。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智慧?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具有智慧?请以“智慧来自?( )?”为题,写一句或几句话。

  2、展示名言:同学们写得很好,都能从某个角度揭示智慧的内涵。面对智慧,许多名人都对它作了很好的诠释。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几条。请大家读一读,背一背。(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托尔斯泰 智慧出于急难,巧计出于临危。——莎士比亚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高尔基 智者所以能和笨者相异,是因为他能思索到底。——高尔基)

  3、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板书,这个形状像什么?(火箭)这让我们想到了不久前发生在我们华 夏大地上的一件大事。(神州5号升?天……)?航天精神算不算一种智慧?同学们假如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应当把它献给谁?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36136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