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4)

小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纸工活动《剪窗花》。

一、说教材。

  纸工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窗花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它是用纸折叠剪成的。以前中国人过年就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上,就成了窗花,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它形态各异,有着对称的美。窗花的折剪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折剪法。各种剪法之间有一定的相通性,变化规律可在不断地尝试中逐渐发现,窗花上的花纹可以自由变化,完成后相当有成就感。而且剪好的窗花还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自己的窗户、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幼儿在剪剪玩玩中动脑、动手,乐在其中,能在快乐中学习剪、折技能,提高审美情趣。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逐渐地对一些民间艺术很感兴趣。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剪的技能,为学剪窗花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窗花对称、形态各异的特征、生动有趣的图案很能吸引幼儿,他们非常乐意学习窗花的各种折、剪方法。新《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此内容非常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也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目标:

  1、引导幼儿在感受窗花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和交流等形式学习折、剪出多种形状的窗花,提高幼儿的折、剪技能。

  2、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剪对称的图案上,活动的难点是:要求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多种不同的美丽图案。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窗花范例六个。剪窗花的步骤图两个

  2、各种彩色方形纸若干,剪刀,装纸屑的塑料篮。

五、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质疑法、尝试法、图示法。

  1、运用尝试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自己探究获得初步的经验认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质疑法、图示法:让幼儿感受到折剪的不一样,剪出来的窗花也不一样,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不同的折剪法或看图示自主探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

六、说教学流程:

  (一)窗花展。

  运用欣赏感知法,创设幼儿自我探索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感受窗花美,培养幼儿对窗花的欣赏情趣,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主要指导:看了这些美丽的窗花,你们发现了什么?观察探索窗花的特征。(色彩美、对称美、镂空美、折剪成的等)

  (二)老师示范讲解窗花的剪、折方法

  你们想不想学剪窗花?先看老师剪一朵,等下请你们来剪。

  重点强调:画了阴影线的地方要剪掉,没有画阴影线的地方不能剪断。

  (三)幼儿自主探索尝试剪窗花。运用尝试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自己探究获得初步的经验认识。教师耐心地观察,恰当的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

  主要指导:

  1、请你们看着图示或自己折、画学剪窗花

  2、请你们注意三点:

  ①把碎纸扔到塑料篮里,保持桌面干净。

  ②记住你是怎么折、怎么剪的?等一下要请你介绍给大家听。

  ③如果你对展板上窗花感兴趣,或者你剪不出来,你可以去拿下来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再试着剪。

  3、你剪出了一个什么形状的窗花?

  4、你认为还可以怎么剪,会更漂亮呢?(将幼儿的作品展出)

  (四)交流探索经验。

  幼儿示范法、质疑法、尝试法、图示法等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共同探索,获得经验的提升。从而自然地解决重难点。主要指导:折、剪的方法不一样,剪出来的窗花也不一样,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不同的折剪法或看图示自主探究。

  (五)再次操作、探究。

  让幼儿在自我学习、相互学习中,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主要指导:让幼儿在展出作品中, 比较前后的作品的变化,哪朵窗花最美?本环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后的喜悦情境,激发幼儿不断探究新方法愿望。

  (六) 展出幼儿作品。

  把幼儿前后剪出的作品分别展出,让幼儿比较前后的作品,哪次剪的窗花更美?本环节旨在为幼儿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情境,激发幼儿不断进取的欲望。整个教学活动自然探索中结束。

七、活动延伸:

  把窗花贴在教室的窗户上。激发幼儿剪窗花的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小牧童勇敢指出大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吸引学生朗读、品味,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中感悟,学习画家的优秀品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才用的教法有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映照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给学生讲空泛的理论,而是采用以读呆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朗读语句,加深体会。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任务的不同语言为训练点,指导朗读,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自悟自得。

  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1、激趣导入2、品读质疑3、合作解疑4、发展语言5、拓展延伸6、个性作业

  一、激趣导入

  们学习了21课画家和牧童,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今天老师书写的课题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一位人人称赞的大画家为什吗要向一个小牧童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让我们在文中学找答案吧。

  画家二字写的大,牧童二字写的小,让学生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二、品读质疑

  先指明朗读,然后让学生评价他读的怎么样?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也许提的不切主题,这时我提示学生,要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确定出: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人?两个问题。我安排学生评价朗读,学生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掌握朗读技巧,而不是教师单一的说教。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并学会自主学习。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提示学生先读文,再讨论,最后总结板书

  画艺高胆大

  谦虚心细

  和蔼

  结合板书,我提问,从文中哪些句中可以看出画家画艺高?重点分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去掉“一.......就”意思是否一样?还有在理解“他一会浓墨涂抹,一会轻笔细描”一句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个词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现场作画,学生通过观察感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在知道朗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称赞后,我问,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夸戴嵩,从而引出“纷纷夸赞”一词:同样是夸戴嵩,作者用了夸赞、赞扬、称赞三个不一样的词,使文章读起来不重复,也更生动,提示以后同学们写文章,也要学习作者这种表达方式。

  关于画家谦虚、和蔼,牧童是胆大、心细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中人物语言体现出来的,所以我引导学生精读、品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使学生自悟自得。

  四、发展语言

  学习课文,你想对戴嵩或牧童说些什么吗?再回到课题,你们认为老师这样写合不合适。此时再把课题改过来。

  这一开放性问题,再次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五、拓展延伸

  参照课后的“我知道”我请孩子们欣赏戴嵩的斗牛图、归牧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拓展学生知识面,陶冶情操,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六、个性作业

  1、以“人无完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2、默写21课生字。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我这样设计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复习功课,体现了作业的多元性。

  【说板书】

  整个板书既表达了文本内涵,又简洁凝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读中培养阅读能力,读中发展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说课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集合八篇

2.【实用】说课稿集合八篇

3.【精品】说课稿八篇

4.【热门】说课稿八篇

5.精选说课稿八篇

6.关于说课稿八篇

7.【精华】说课稿八篇

8.【精选】说课稿八篇

9.说课稿汇总八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41040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