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小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的第三课《分享的快乐》。 一、 说教材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本课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能体会到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的交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创设情景、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品德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整节课的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感知分享

  1、教师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物品。

  2、交流: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收获呢?

  3、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因为有了自己切身的体验,可以自然地理解书中“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学

  生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

  活动二:我们共享用——体验分享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1、我将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2、联系图片情景,让学生自选生活中“互相帮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表演。表演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通过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与“被帮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自编、自演,既可体现学生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表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合作、交流、表演等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学生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2、活动结束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采访的结果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采访的过程也是与别人分享快乐的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与人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是课堂精华的体现。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分享的快乐

  感知 分享 体验 共享

  (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总的思路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学生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我抽到的题目是《物体的转动》,因为这个课中班已上过,再加上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彻,自从上次家长半日活动后发觉中班幼儿对科学领域很感兴趣,因此我降低了难度,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浅些,选择了中班进行教学。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操作、引导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

  3、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三、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伞、钟、自行车、电动玩具、风车等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

  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按摩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在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法,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

  (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

  (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在给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41040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