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2)

三、导之得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还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才能妙笔生花。所以,作文指导应从学生的心里过程、个性特征出发,开拓思路、发展能力,耐心指导、点拨,致力于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认真审题、严于构思、编拟提纲、讲究文面、反复修改等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采取各种导法,使之驾轻就熟会写。

  (1)以听导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口头表述能力。作文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而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不少教师忽视口头作文的指导,不少学生羞于说话,更谈不上能言善辩。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录音,以听导说,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作用。如观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录音、灯片时如问:“面对董存瑞,你想说什么?”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各抒已见:“董存瑞叔叔,你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一定百倍地珍惜今天一分一秒时光。”“你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上进。”“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等。在学生乐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讲述邱少云等及身边的真实故事,有意识地发展其语言。久而久之,就能出口成章。

  (2)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狠抓双基训练。要在每单元的讲读课文中,把审题(解题),文章结构,作者写作意图,写法等化整为零,节节渗透,一课一得,分步训练,形成课堂里教学方法,实地用方法,写时验方法的读写教学格局。像教《长城》一文,侧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课堂里先讲观察方法,看人看物,都要选好适当的角度,有顺序地观察。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整体或部分。

  同时,观察要细致,抓住其特点,展开联想。再指导观看《长城》两张灯片:一是站在高处看长城全貌,体现出“长”的特点,一是站在低处近看长城结构,显示长城“高大雄伟”。课后,带学生观察学校或周围的重要建筑,再写作文。学用结合,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其方法。若长期坚持多看多练,就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3)应用作文与课堂作文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应用文的指导。如利用黑板、广播,辅导学生办手抄报,写板报稿,广播稿;在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中,鼓励学生书信往来,交流经验;在班级、庭院等集体生活中,学习制定有关制度,公约,计划;在班队主题会时,学写会议记录等。实践证明:应用文不仅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个性化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同样看待同一个作文题目,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产生分歧。分歧是一定会存在波动,完全没有必要按照老师的话去写违心的没感情的文章。老师先引导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思想,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一个个新颖别致,充满创意的观点就会喷涌而出,更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不加以抹杀。

  对于课文《谁的本领大》一文,它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在课文的最后,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就是给孩子以想象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想象,自己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认为太阳的本领大,也可以认为风的本领更大,这就要看学生自己的理解了。

  作文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对于农村的小孩子,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生活的一切写好,写完美,然后再升华,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可能会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产生。在农村中,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在写作中运用好。

二、充分利用优美环境,让作文走进自然,融入生活

  要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首先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指导观察,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物、人、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调查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其次是另辟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写,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同步训练,课内序列训练与课外生活应用“双轨运行”,内外结合,让学生得法于内,受益于外。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活动需要。

  《世界多美啊》作为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的作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透过小小的洞眼,小鸡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是大自然多么美的馈赠啊!走出家门,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充分利用学生有的资源,进行创作。农村的孩子每天都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潜移默化也会写出好的文章。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时节进行以美景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是一大亮点。随时随地,创作美丽。

三、重视写作身边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上课堂,爱上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成功的密钥。

  如,在苏教版小学课文――《放小鸟》中,农村孩子接触的动物比较多,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对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口头描述,通过谜语让学生猜出动物名称,学生在听读、猜谜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兴趣,还初步了解了写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可以从脑袋、耳朵、眼睛、毛色、尾巴等方面来具体描写。在描写的时候,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抓住特点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写出情趣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写作是一件制胜的法宝。美并不可少,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好感受大自然,不然就可惜了这满园的春色了。平时要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还有季节的变化,在变化中发现美,感受并不时用纸笔记录下来。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自己对写作的兴趣,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

  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致使作文成为农村小学生的一大难题。不过,只要老师能从课堂教学、课外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作文写作指导,让学生积淀情感。感受自然带来的美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就一定能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快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ijianlingwogandongdeshi/35172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