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两只小狮子的语文评课稿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两只小狮子》评课稿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有趣,意义深刻,耐人寻味。叶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生动活泼、有滋有味,教师的语言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字教学落实到位,还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两幅图画,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下面我就以上这几点展开具体的评价:

两只小狮子的语文评课稿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了两幅图,“请看这两幅图,它们分别藏在了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教师的提问犹如磁石,吸引着学生再一次读文,从文中找出了描写这两幅图画的段落,图画与文字对应了,很好地利用了文中的插图,平面的图画立即丰满起来,语言在图画的相称下鲜活起来。教师充分地利用图画还不止这一处,在教学第一只小狮子时,又让学生看图,“第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学生找出了文中的语言: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在教学另一只小狮子时,教师又一次利用图画,让插图与文本有效结合,直观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孩子们就这样在读文看图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本,把兴趣融入课堂。

二、注重体验,方法灵活

  叶教师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识字品词时方式方法多样灵活,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在教学第二段话中“滚、扑、撕、咬”这四个生字时,通过让学生到台上做动作,直观形象地感知了这几个动作,接着在集体朗读时,每个同学边读边做,既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又把动词教学落到实处。紧接着教师又通过语言的引导:“这只狮子宝宝每天在练习滚、扑、撕、咬”这几个生字用生字卡片出示,让学生认读。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学习,脑海中深深地记住了这些生字。最后在复习本节课的生字时,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既达到了认字的目的,又让孩子感到兴味盎然。

  词语的教学也很有特色,教师在理解整天这个词时,出示了一个随堂练习:

  早晨,它在练习滚、扑、撕、咬。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它在练习滚、扑、撕、咬。,一只小狮子在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就这样从早到晚练习,就是整天,怪不得说它非常刻苦。这几个动作都那么难而小狮子要从早到晚不停地练习,是多么地辛苦。这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整天”、“非常刻苦”含义。

三、对比教学的运用

  在教学第二只狮子的时候,教师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当他懒洋洋地晒太阳时,一只小狮子在

  当他懒洋洋地 时,一只小狮子在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又丰富了那只刻苦练习滚、扑、撕、咬小狮子的形象,一只勤奋学习本领,努力学得生存技能的小狮子深深地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学生们自己感悟到了“从小要学习生活本领,不能依靠父母;学习本领要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学生初步树立小小人生观。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堂课的容量似乎有点过大,后面和小树的对话可以放到第二课时再完成。

  总之,这一节课较成功,语言教态到位,板书书写认真,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识字与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意义深刻,耐人寻味。文章通过对比的写法,把一只小狮子的勤劳和另一只小狮子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沈老师执教中教态亲切,语言生动,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思路清晰,体现了教师的语文基本功较为扎实。沈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轻松、快乐、有意义的语文课。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沈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课堂结构简单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活动个性鲜明。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落实了教学难点:学习新字新词,重视朗读体验,注重创新。下面我具体谈谈。

一、课堂结构简单清晰

  整堂课沈老师设计了四个步骤:导入揭题,角色见面;初读感知,触摸角色;深读感悟,演绎角色;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步骤简单,突出了沈老师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教学思路清晰。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启发式、谈话式、探究式??方法灵活。

  1、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而且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沈老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在开课时,沈老师利用电教手段,先以鲜活的狮子动画,让学生感知狮子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引出我们今天的小主人公两只小狮子。

  2、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

  识字教学沈老师采用了发现法,通过学生自学生字为主,紧抓字词教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解词、学词、用词,并通过让学生接龙读课文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并及时给予纠正和鼓励,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如:“狮”字教学,当学生说:“狮是反犬旁加一个老师的师”时,沈老师马上指出,反犬旁表示动物,老师的师表示读音,它是形声字。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非常不简单。把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渗透到教学中,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润物细无声”。

  整个识字过程,沈老师始终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把生字当成“字宝宝”,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当学生读准字音后;她说字宝宝拉着他的好朋友来了,你们还认识他吗,学生反复练读词语,还采用了开火车登山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记兴趣;最后淘气的字宝宝又躲到课文中去了。尤其是把“滚”字请出来非常恰当地让学生理解了字义。

  在理解词语“滚、扑、撕、咬”时,沈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课件演示,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3、理解感悟注重了情感

  当沈老师完成了识字教学以后,她让学生回答“一只是勤劳的狮子,另一只是懒洋洋的狮子。”同时,再配以两只狮子的贴图。这是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读。

三、学习活动个性鲜明

  1、语文课的书声朗读,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接龙读、个别读、齐读、引读、填提示语读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刻苦”一词,沈老师引导学生将“整天”一词进行扩展,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学生在“早上,小狮子??中午,小狮子??下午,小狮子??晚上,小狮子??”的反复的表演与朗读的过程中理解了“刻苦”、“ 整天”的意思,体会到了小狮子练功的辛苦,学习本领的不易。这远比老师枯燥的说教要有用得多。

  2、在学习一只狮子非常勤奋时,课本上已经把它的勤奋写出来了,那另一只狮子就一句:“什么也不干”,沈老师善于利用教材,问“那么它在干什么呢?”不但让学生有个性化的想象空间,而且体现了沈老师用教材教的思想。

  3、当学生学习完课文以后,沈老师说:“你想对懒洋洋小狮子说些什么?”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教者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局限,而是利用劝狮子这一手段,让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想说的话,“你为什么不学本领呢?”“你为什么不愿意吃苦头呢?”“你要向那只勤奋的狮子学习”??从而达到了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做一个勤奋的人的理念。

  总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识字与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家常课,真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学知识!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沈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点缺陷,是我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板书图文并茂,而且十分简洁,两只狮子,两个词语,是否在勤奋与狮子图中间把四个表示动作的“滚、扑、撕、咬”四个词板书出来。在懒洋洋与狮子图中间板书“什么也不干”,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2334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