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个点确定圆评课稿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个点确定圆评课稿

篇一:三个点确定圆评课稿

  “菊花杯”教学竞赛评课稿

  桦川二中 李婷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现在由我对邵明才老师的课做以简评,纵观整节课邵老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过程教学为基本思想,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手段,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成功之出有许多,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可取:

  1、导入新颖、别致,邵老师能够利用学习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运用历史典故,开始数学课的教学。

  2、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例如:过一点作圆有无数个,两点呢?三点呢???探索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从而较合理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流程的设置,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课堂教学中围绕如何做圆这一主线,以解决“破境重圆”的问题。例如从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由过一点、两点可作无数个圆,但圆心位置不同,学生可凭直觉联想到在圆经过一点、两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这里邵老师又用“经过两点的圆的圆心,在这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来铺垫,渗透了轨迹相交的思想,又是本节课亮点之所在。

  4、邵老师能尽可能地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例如:处理三角形形状与外心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问题时,他把自己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起发和信任上,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值得我们学习。

  5、整节课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氛围很浓。

  当然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存在着不足,下面我提几点有待探讨的问题。

  (1)在个别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时而紧张,显得语言的简练性不是很强,学生说过了自己又重复。

  (2)语言的准确性上有待商讨。在得出定理时邵老师想利用“确定”一词强调有没有的问题,这时他说:“确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否可换成“确定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因为“确定”一词的意思是“明确而肯定”,不存在有不有的问题。

  (3)我认为应该用尺规作图法,因为这种做法学生很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另外老师用测量法作图学生也会用测量法,至使形成的误差变大。

  总之,今天这节课未经雕琢与审视,仅仅是平时教学的一个展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会不断的学习,虚心求教,认真踏实的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一点不成熟看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感受很深。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很好效果。可以看出周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打磨,听了这节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的方向,下面简单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 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与特征。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 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周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圆周上的点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

  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在拓展与应用中尽显圆的魅力。

  本课练习设计执教者通过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课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之后,通过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圆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学会画圆,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不知不觉地了解到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知不觉地经历一次次“再创造”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32109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