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年级(1)班xxx。

  告别炎炎夏日,伴着缕缕桂香,新学期与我们如期相逢,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迎接我们的又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

  首先欢迎七年级的新同学加入我们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学弟学妹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选择了实验中学,可以有幸享受淮南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这片沃土里沐浴春风,享受阳光。相信,未来的两年多个日子,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八年级是初中最关键的一年,是初中阶段成绩起伏最大的一年,八年级的同学们,面临这个学年,将何去何从?我觉得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其次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

  九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们,初中旅程你们已走过了三分之二。回首过去,不得不感叹岁月如梭,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许都将会成为你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感动。九年级,既意味着初中学习的终点,又代表了初中最后一搏的起点,一届届九年级的学长为我校谱写了佳绩,奋斗的火炬今天交接在你们手上,来吧,牢牢的握紧它,高高的举起它,用燃烧的激情去点燃它!衷心祝愿九年级同学,奋勇拼搏,再创辉煌,相信实验中学一定因你的精彩而精彩,因你的骄傲而骄傲!

  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从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做起》,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争做文明中学生,抓住新学期的契机,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乘风破浪!

  最后祝愿亲爱的同学健康成长,敬爱的老师幸福安康,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学会合作”!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商人赶着驮了货物的一头驴和一匹马在沙漠中行走。驴对马说:你帮我分担一点吧,我累得快不行了。马不理睬。驴终于累死了。主人就把驴身上的货物卸到了马的身上。马的教训很显然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作很重要。我们想一想,如果当初马答应了驴的请求,结果还会是这样吗?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学会合作也会给自己带来收获。个人是小,合作是金。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合作。我们呱呱坠地之后,有父母亲人精心的呵护关爱,有同伴的提携帮助,有师长的教育引领,有社会大家庭的保障与支持。没有人与人的合作,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存与成长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祝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学校提倡我们学会合作,因为合作才能共赢,团结才有力量。学习上,老师们把班里的同学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相对弱一些的同学,让同学们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共同提高。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处处体现着“合作、共赢”的思想。大家可曾记得:拔河比赛中,正是大家发挥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精神,才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大合唱比赛中,没有班里每一名同学激情的演唱和全心的付出就不会有集体的辉煌;在刚刚结束的趣味运动会上,集体接力项目中如果有一名同学没有尽力就会影响班级整体的成绩。当我们因为集体的荣誉而欢呼雀跃时,我们是否想到:这便是团结、合作的结果!

  是的,一滴水是微小的,可是把它汇到大海里便有了波涛汹涌、潮起潮落;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把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就会比花岗岩还坚硬。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合作必然成为人类生活、生存的最基本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对一个学生来说,学会合作,就必须接受老师科学的指导和同学善意的帮助,就必须把自己融入班级和学校的'大集体当中去,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

  合作,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把钥匙。学会合作,我们才能开启友谊、智慧和成功的大门。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一次游戏,一次班队活动,一次卫生打扫,一次创造发明,让我们尝试着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团结合作在我们古老的校园里奏出美好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品德与才能”。

  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成语“德高望重”告诉我们,只有“德高”才能“望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论在单位,在社会都普遍地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这些充分说明:在人的俱多品质当中,品德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

  如何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呢?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真诚待人;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在公共场所,尊敬长者,爱护幼小,遵守社会公德,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在路上,扶老携幼,遵守交通秩序。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整洁,爱劳动,讲卫生,不打架斗殴,不讲脏话痞话,爱护公共财物。良好的品德,正是表现在这些平凡小事当中:不爱家,何谈爱社会,爱祖国;不善待父母、亲友,何谈善待他人,富有爱心;学习上怕吃苦,怕流汗,何谈学习董存瑞、邱少云。养成良好的品德,最重要的是坚持,只有一如既往,不分时地,高尚的品德才会令你的人格绕上美丽的光环,放射灿烂的异彩!

  同学们,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你洗了一只碗,一双袜子,看到父母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露出微笑时;当你让出一个座位,伸出一只援助之手,看到抚平的皱纹,舒展的眉头时;当你捡起一片纸屑,一块果皮,放眼明净的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气,品味鸟语花香时……你的感觉如何呢?难道你不觉得温馨、轻松、舒畅?难道你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振颤。让我们一同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良好的品德温暖你、我、他,温暖整个世界。

  谢谢!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6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规范。因为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你的素质高低,代表着你在人家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所以它是非常的重要。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秉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真理。一个国家,因为有了各项法律法规才安定团结,和谐向上;一个社会,因为有了各项道德规范才井然有序;一个学校,因为有了严明纪律才能保障每个同学们的利益,才能形成良好校风、学风。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遵守校内外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我们的行为,努力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试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行为规范,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当中,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繁荣昌盛;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中学生行为规范、校纪校规,也将陷入无序的混乱当中,更谈不上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这些规定,使我们行为的依据,也是衡量我们行为的准则。

  在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张贴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与《班级公约》,可是能够真正按照这些规定去实践,去遵守的又有几个人呢?作为一个中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品德与素质修养要高。我们学校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校园环境如此美丽,但有些不和谐的现象时时在校园中发生:有些同学公然在校内打架斗殴,毫不顾忌后果;有些同学在校园内抽烟,丝毫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有些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在考场作弊,一味地自欺欺人……这些行为与我们的年龄、身份乃至我们所处的校园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应摒弃这些不良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增添色彩。有些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两次不遵守规定没有什么。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是这种态度,从小处看,影响到班级、学校的正常秩序;从大处看,可能影响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

  有了规则,才有我们有序的生活,才有我们无尽的自由与快乐,因此规则的存在必要的。同学们,不要把哪些行为规范当作是繁文缛节,也绝不是一种束缚,用我们最自然的心灵去接受、去遵守它们,让这些行为规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与智慧吧!

  谢谢大家!

【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1.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2.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精选5篇)

3.中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精选8篇)

4.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稿

5.关于母亲节国的旗下讲话稿

6.中学生的着装问题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7.中学生国旗下赞美教师讲话稿范文

8.中学生防溺水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42893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