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列子汤问原文及翻译(5)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原文】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①。郑师文闻之②,弃家从师襄游③,柱指钩弦④,三年不成章⑤。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⑥,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⑦,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⑧,霜雪交下,川池暴沍⑨。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⑩,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官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注释】

  ①匏巴——张湛注:“匏巴,古善鼓琴人也。”匏,音 páo(袍)。

  ②郑师文——张湛注:“师文,郑国乐师。”

  ③师襄——《淮南子·主术训》高诱注:“师襄,鲁乐太师也。”善鼓琴,《论语》谓之“击磬襄”。孔子尝从其学。

  ④柱指钩弦——张湛注:“安指调弦。”注中“安”,世德堂本作“按”。《释文》:“柱,一本作住。”则柱当作“按”解,指为“手指”,钩作“调”解。若以柱为乐器上的弦枕木,指为指法,钧为乐调,弦为弹弦法,则此句意为向师襄学习柱法、指法、乐调与弹弦法,亦可通。

  ⑤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⑥叩商弦以召南吕——张湛注:“商,金音,属秋。南吕,八月律。”商,五音(中国五声音阶的五个音级)之一。五音为宫、商、角、徵、羽。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把五音与五行、四时(四季)相配。其配合关系为:角音为木,属春;徵音为火,属夏;商音为金,属秋;羽音为水,属冬;宫音为土,属长夏(六月)并兼有四季。南吕,十二律,中国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之一。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古人把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其配合方法,从黄钟开始,依次为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

  ⑦叩角弦以激夹钟——张湛注:“角,木音,属春。夹钟,二月律。”

  ⑧叩羽弦以召黄钟——张湛注:“羽,水音,属冬。黄钟,十一月律。”

  ⑨沍——音 hù(互),本作“沍”,冻结。

  ⑩叩徵弦以激蕤宾——张湛注:“徵,火音,属夏。蕤宾,五月律。”徵,音 zhǐ(只)。蕤,音 ru。

  í

  ■命宫而总四弦——宫,土音,属长夏,兼有四季。四弦,指商、角、羽、徵四音。

  ■澧——卢文明:“澧与醴同。”醴泉,甘美的泉水。

  ■蹈——顿足踏地,跳。

  ■师旷之清角——师旷,春秋时晋平公乐师,字子野。清角,指五音中角音,奏出清声时,称为清角。张湛注:“师旷为晋平公奏清角,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三奏之,裂帷幕,破俎豆,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伏,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故曰得声者或吉或凶也。”

  ■邹衍之吹律——邹衍,又作“驺衍”,战国末哲学家,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人,曾为燕昭王师。《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皆不传。律,指十二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译文】

  匏巴弹琴,能使鸟儿飞舞、鱼儿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后,便离开了家,跟随师襄游学,按指调弦,但三年也弹不好一支乐曲。师襄说:“你可以回家了。”师文放下他的琴,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弦,也并不是弹不好乐曲,而是我心中所存在的不是琴弦,脑子所想的不是乐声,心内不能专注,心外便不能与乐器相应,所以不敢放开手去拨动琴弦。姑且少给我一些时日,看看我以后怎样。”没多久,又去见师襄。师襄问:“你的琴怎样了?”师文说:“行了。请让我试试吧。”于是在春天里拨动了商弦,奏出了南吕乐律,凉爽的风忽然吹来,草木随之成熟并结出了果实。到了秋天,又拨动角弦,奏出了夹钟乐律,温暖的风慢慢回旋,草木随之发芽并开出了花朵。到了夏天,又拨动羽弦,奏出了黄钟乐律,霜雪交相降落,江河池塘突然冻结成冰。到了冬天,又拨动徵弦,奏出了蕤宾乐律,阳光炽热强烈,坚固的冰块立刻融化。弹奏将要结束,又拨动宫弦,奏出了四季调和乐律,于是和暖的南风回翔,吉祥的彩云飘荡,甘甜的雨露普降,清美的泉水流淌。师襄便抚摸着心房蹦了起来,说:“你弹奏得太微妙了!即使是师旷弹奏的清角,邹衍吹奏的声律,也不能超过你,他们将挟着琴弦、拿着萧管跟在你后面向你请教了。”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③,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⑤,匮粮,过雍门⑥,鬻歌假食⑦。既去而余音绕梁■⑧,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⑨,一里老幼悲愁⑩,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释】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讴,歌唱。

  ②饯于郊衢——饯,以酒食送行。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③抚节——打着节拍。

  ④遏——阻止。

  ⑤韩娥——张湛注:“韩国善歌者也。”

  ⑥雍门——《释文》:“雍门,地名。杜预:齐城门也。”

  ⑦鬻歌假食——鬻,音 yù(育),卖。假食,寄食,依靠别人吃饭。

  ⑧梁■——■,音 l(丽),栋,中梁。梁,又作梁丽,栋梁。

  ì

  ⑨曼声——长声。张湛注:“曼声犹长引也。”

  ⑩一里——《释文》:“一里,一本作十里。”

  ■遽——急。

  ■■舞——因欢欣而鼓掌跳舞。

  ■厚赂发之——赂,赠送财物。发,送。张湛注:“发犹遣也。”

  ■放——通“仿”,仿效。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完全学到手,自以为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也不制止,还在郊外的大路口为他饯行,并打着节拍唱着悲伤的歌曲,声音振动了树林,回响挡住了行云。薛谭这才认错并请求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秦青曾对他的朋友说:“过去韩娥往东到齐国去,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便依靠卖唱来维持生活。她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声音还在屋梁间回荡,三天没有停止,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馆时,旅馆里的人侮辱了她。于是韩娥拖长了声音悲哀地哭泣,周围一里以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随之悲哀忧愁,相对流泪,三天没有吃饭。旅馆里的人急忙追赶她,向她赔情道歉,韩娥回来后,又拖长了声音长时间地唱歌,周围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欢喜雀跃地拍着手跳起舞来,谁也不能自己停下来,都忘记了刚才的悲哀。然后给她很多钱财送她回家去。所以雍门附近的人直到现在还喜欢唱歌和悲哭,那是在模仿韩蛾留下来的声音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3989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