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礼记原文及翻译(41)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注释】

  ①一言:一字之意,在这里是指前面说到的"诚"字。

  ②不贰:始终如一的意思。

  ③斯:这。昭昭:明亮、光明。

  ④华岳:地名,华山。

  ⑤振:与"整"通假,治理、改善之意。

  ⑥一卷石:指的是拳头大的石头。卷,与"拳"通假。

  ⑦不测:深不可测之意。

  ⑧不显:不,与"丕"通假,大的意思。显,光明之意。

  【译文】

  "天地的法则,可以用"诚"字的意思涵盖:作为物它纯一不二,因而它化生万物就不可测度了。天地的法则,博大、深厚、高大、光明、深远、长久。现在来说天,(论小)这不过是一小片光明,而它(的整体)无穷无尽,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上,覆盖着万物。现在来说地,(论小)这不过是一小撮土,而它(的整体)广大深厚,负载着华山不觉得重,治理着江河湖海没有泄,负载着万物。现在来说山,(论小)这不过是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但它(整体)高峻厚重,草木生长在上面,飞禽走兽居住在上面,宝藏从里面开发出来。现在来说水,(论小)它不过是一小勺水,但它(的整体)深不可测,里面生活着鼋鼍、蛟龙、鱼鳖,繁殖着货物财富。《诗经》上说:‘只有上天的定命,深远不止。’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原因。啊,难道大光明!文王的德性这么纯洁,这大概是说文王之所以被尊奉为文王,是因为他纯一,而且永无止境。"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①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②大哉!礼仪③三百,威仪④三千,待其人⑤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⑥,至道不凝⑦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⑧,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小倍⑨。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⑩。《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注释】

  ①洋洋:浩浩荡荡之意。

  ②优优:充足、富庶之意。

  ③礼仪:古代社会中的各种礼节。

  ④威仪:古代典礼中接待宾客或是程式化的礼仪动作,也叫做曲礼。

  ⑤其人:专指圣人。

  ⑥苟不至德:假如说没有很高的德行。苟,假如说。

  ⑦凝:聚集之意,在这里包含有成功的意义。

  ⑧问学:善问好学之意。

  ⑨倍:与"背"通假,背叛之意。

  ⑩容:保全自己。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出自《诗经·小雅·烝民》。哲,智慧、聪颖,通晓事理之意。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浩荡荡,生长发育万物,与天一样高峻。充足而且伟大啊,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等待圣人出现后才能实施。因此说,假如说达不到最高境界的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就不会成功。所以,君子应当尊奉德性,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这样,在上位时不骄傲,在下位时不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主张被接受采纳;国家政治黑暗时以沉默保全自己。《诗经》上说:‘既明达又聪慧,这样才能保全自身。’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①,贱而好自专②,生乎今之世,反③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④,不考文⑤。今天下车同轨⑥,书同文⑦,行同伦⑧。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注释】

  ①自用:刚愎自用之意,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过于武断专行。

  ②自专:一意孤行。

  ③反:与"返"通假,恢复、重新回来之意。

  ④制度:作动词用,制定、制度之意。

  ⑤考文:考核文字。

  ⑥车同轨:车轮之间的距离相等。

  ⑦书同文:书写文字的字体、字形相同。

  ⑧行同伦:言行遵从相同的伦理道德规范。【译文】

  孔子说:"愚蠢但又只凭主观意图行事,卑贱但又好独断专行。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却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这样的话,灾难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不是天子,就不议论礼制,不制定制度,不考核文字。现在普天下车辙统一,文字统一,伦理观念统一。虽然有天子的地位,但如果没有天子的德性,就不轻易制礼作乐;虽然有天子的德性,但是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不轻易制礼作乐。"

  【原文】

  子曰:"吾说夏礼①,杞②不足征③也;吾学殷礼④,有宋⑤存焉。吾学周礼⑥,今用之,吾从周。"

  【注释】

  ①夏礼:夏朝的礼法制度。传说是禹建立的。

  ②杞:古代的国名,周武王给夏禹的后代的封地,在今河南杞县。

  ③征:检验、证明之意。

  ④殷礼:殷朝的礼法制度。历史上,商朝都城从盘庚迁至殷直到商纣王亡国,称为殷代历史,商朝又叫做殷商或商殷。

  ⑤宋:古代的国名,商汤后代居住地,在今河南商丘县。

  ⑥周礼:周朝的礼法制度。

  【译文】

  孔子说:"我解说夏代的礼法,但杞国的文献不足以验证;我学习殷朝的礼法,仅仅有宋国保持着它。我学习周代的礼法,现在正实行着它,因此,我遵从周代的礼法。"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①,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②,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③,虽善不尊,小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④而不缪,建⑤诸天地而不悖,质⑥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⑦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⑧,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⑨。’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⑩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①王天下:在天下称王,统治国家之意。王,与"望"同音,用作动词。三重,三件重要的大事,分别指仪礼、制度、考文。

  ②上焉者:处在高堂之上的人,指君王。

  ③下焉者:处在下位的人,指臣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66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