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礼记原文及翻译(4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④三王:通常是指夏、商、周三代君王。

  ⑤建:立,树立之意。

  ⑥质:问询之意。

  ⑦俟:等到。

  ⑧道:法则。

  ⑨《诗》曰……以永终誉:出自《诗经·周颂·振鹭》。射,与"义"同音。"斁"是其本字,厌恨之意。庶几,差不多的意思。夙夜,从早到晚。

  ⑩蚤:与"早"通假。

  【译文】

  "统治天下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情,做好了就会减少损失。作为君王,品德虽好但没有验证,没有验证就不权威,不权威百姓就不会服从。作为臣子,品德虽好,但不尊贵,不尊贵就不权威,不权威百姓就不服从。因此,君子的道,根本在自身,在黎民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察到三代先王不显现出错误,树立在天地之间没有悖理的地方,卜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到来不感到困惑。卜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这是了解了天;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到来不感到困惑,这是了解了人。因此,君子的举动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则,君子的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君子的言谈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离得远使人仰慕,离得近也不让人厌烦。《诗经》上说:‘在那里无人厌恶,在这里不遭人厌恨。几乎是日夜操劳,这样永远保持大家的称赞。’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一点,就早已闻名于天下的。"

  【原文】

  仲尼祖述①尧舜,②文武,上律天时,下袭③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④。辟如四时之错行⑤,如日月之代明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⑦,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

  ①祖述:遵循之意。

  ②章:效仿、模仿之意。

  ③袭:符合、相配之意。

  ④覆帱:覆盖之意。帱,与"倒"同音。

  ⑤错行:更替交错运行。

  ⑥代明:循环交替绽放光明。

  ⑦敦化:淳朴、敦厚。

  【译文】

  孔子遵循尧、舜的传统,模仿文王、武王。上遵从天时变化,下符合地理位置,好像天地没有什么不能负载,没有什么不能覆盖的;又好像四季的更替运行,日月交错光明,万物同时生长发育互不伤害,天地的道同时运行而互不违背。小德如江河流行,大德敦厚化育,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为大的原因。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①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②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③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对④,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注释】

  ①有临:能够居上位而统治下民。

  ②有执:有很强的决断能力。

  ③有别:能够分辨区别是非曲直。

  ④霜露所对:霜雪坠落的意思。"对"与"坠"相通假。

  【译文】

  唯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达到既聪明又睿智,能居于上位而治理天下;广大宽舒,温和柔顺,足以包容天下;奋发强劲,刚健坚毅,足以决断大事;整齐庄重,公平正直,足以敬业;文章条理,周详明辨,足以分辨是非。圣人道德广博深沉,随时表现于外。广阔得如同天空,深沉得如同潭水。他出现在民众面前,人们没有不敬重的;他说的话,人们没有不相信的;他的行为,人们没有不喜欢的。因此他的名声洋溢中原之地,传播到南蛮北貊等边远地区。凡是车船能到的地方,人力能通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承载的地方,日月所照临的地方,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他、亲爱他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可以与天相配。

  【原文】

  唯天下至诚①,为能经伦②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注释】

  ①至诚:最高的真诚。

  ②经伦:主宰,治理。

  【译文】

  唯有天下最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根本道德,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除了至诚还有什么可依傍的呢?至诚的人,他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恳!他的思想像潭水一样深沉,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假如不是确实具有聪明睿智,通达天德的人,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个道理呢?

  

【原文】

  《诗》曰:"衣绵尚①。"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②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③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④。"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⑤。"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⑥。"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⑦。《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⑧。"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⑨。"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⑩。"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注释】

  ①衣锦尚: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衣,用作动词,穿衣之意。锦,有花纹装饰物的衣服。尚,添加之意。,与"迥"同音,与"裟"同,指的是用麻布做成的外衣。

  ②暗然:隐蔽起来,避免外露。

  ③的然:指的是鲜艳显著的意思。的,与"地"同音。

  ④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特别之意。昭,明显、显眼之意。

  ⑤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出自《诗经·大雅·抑》。相,观看、查看。不愧于屋漏,指人光明磊落,不做坏事,不愧对神灵。屋漏,古代房屋西北角,专为神灵空出。代指神明。

  ⑥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出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贡献、敬献之意。假,与"格"通假,与神灵相沟通、对话。靡,无。

  ⑦鈇钺:在古代执行法令时使用的大斧。

  ⑧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出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与前同,大显之意。辟,指称诸侯。刑,与"型"通假,典范、效仿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66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